■謝若琳
5月23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更新保薦代表人分類名單D(暫停業務類),新增8名保薦代表人,總人數增至15人。本次更新涉及的保薦項目方面,既有項目已撤回但依然被重罰的情況,也有追溯至十年前的舊案。這不僅再次警示了資本市場“看門人”要歸位盡責,也釋放了監管“長牙帶刺”對歷史違規行為的“零容忍”的信號。
此次公示的依據是2024年修訂的《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該規則首次發布于2020年12月4日,后分別于2022年9月份和2024年9月份進行修訂。第二次修訂時,完善了保薦代表人負面評價公示機制,在A、B、C三類名單基礎上新增一項保薦代表人分類名單D(暫停業務類)。
一方面,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通過市場化的聲譽約束倒逼保薦代表人勤勉盡責,有助于加快保薦代表人的優勝劣汰,提升行業整體的執業質量。
保薦代表人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其職責履行質量直接關系市場健康度與投資者利益。本次更新D類名單,再次強調保薦代表人及其他從事保薦業務的人員應當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珍視和維護職業聲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嚴于律己,勤勉盡責。
近年來,監管部門全面從嚴加強對企業發行上市活動監管,強化發行上市全鏈條責任,堅持“申報即擔責”,嚴查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問題,尤其是針對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等亂象,暴露出的部分保薦機構“只薦不保”“重申報、輕督導”等問題,重拳出擊。
根據2024年中國證監會執法情況綜述,去年證監會持續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從嚴查辦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案件95件,連續三年增加,占案件總數的13%。
另一方面,此次公示的保薦代表人涉及多個IPO及非公開發行項目,時間跨度較長,體現了監管層堅持穿透式監管和全鏈條問責的決心??梢哉f,這不僅是對保薦代表人執業質量的堅守,更是對資本市場“看門人”責任重構的深刻警示——“裝睡的看門人”終將被監管之劍的利刃喚醒。
從紫鑫藥業非公開發行項目的處罰結果來看,2014年,東吳證券在為紫鑫藥業非公開發行股票提供保薦(含持續督導)服務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出具的《發行保薦書》等文件存在虛假記載。蔣序全(現任職財信證券)、李佳佳(現任職廣發證券)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盡管目前二人資格已轉為一般證券業務,但仍被追溯處罰并被列入D類名單。
這進一步說明,無論項目是否完成、保薦代表人是否在職,只要存在失職行為,均可能被追責。我們要看到,欺詐發行從源頭上侵蝕市場誠信根基,扭曲資源配置機制,是資本市場“首害”,通過嚴懲保薦人、強化追責機制,有助于從根源上解決“帶病申報”“一查就撤”等問題。
長遠來看,也對券商投行在項目篩選、質量控制把關、合規履職等環節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進一步提高執業質量和風險把控能力,還需督促保薦代表人規范運作,提升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服務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