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3月21日,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以下簡稱“前交所”)與怡亞通、深圳市商業保理協會、亞洲保理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舉辦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四方將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助力深圳供應鏈金融行業建設與發展。

此次達成戰略合作的各個企業都是供應鏈行業的先行者,在各個領域具有多年發展經驗。
在供應鏈金融方面,前交所一直走在行業前列,目前供應鏈資產交易服務是前交所的重點業務。怡亞通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供應鏈服務企業,擅長供應鏈思維和互聯網技術應用;深圳商業保理協會擁有商業保理會員單位200余家,行業自律公約成員單位3600多家,資源豐富;亞洲保理(深圳)有限公司在應用全球化供應鏈管理經驗、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以及電子化服務平臺方面經驗頗豐。
早在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大多數供應鏈核心企業,都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性產業、支柱性企業,而低效的供應鏈運轉,將造成庫存高企、資金積壓、成本高昂,嚴重阻礙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刺激下,供應鏈金融發展日新月異。今年1月14日,深圳市金融辦發布《關于促進深圳市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相比與其他省份,這是首個專門針對供應鏈金融進行全面部署的文件,分別從先行區打造、激發市場活力、生態環境、風險防控等多個方面提出十二點意見。并率先提及要結合廣東省智慧供應鏈體系及中國(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工作,充分運用互聯網及區塊鏈等技術,連接供應鏈金融領域各類主體和供應鏈核心企業平臺,打造全市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
供應鏈參與企業主體眾多,供應鏈核心企業、政府采購機構、金融機構都在這條鏈條上,資產以不同形態存在,而前交所正致力打造的供應鏈資產信息服務平臺的價值就是從資產真實性驗證,到獨特的信用評價體系構建,將平臺上不同形態的資產變得更可交易更易流轉,從而實現不同產業鏈核心信用的拆分流轉,核心需求信息的傳遞和共享,進而幫助到真正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
“這種規劃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現在依托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核心技術優勢,可促成平臺實現資產準入及定價、信用流轉及增信、多元資金渠道、跨境交易能力、智慧交易撮合五大核心能力,承載企業流動性資產境內交易和跨境交易兩種業務,融合各方力量,致力于打造最具公信力的企業流動資產融資性交易平臺”。前交所CEO陳國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