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雨瑤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對外發布《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出,到2027年底,力爭全國范圍內大功率充電設施超過10萬臺,服務品質和技術應用實現迭代升級。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我國充電樁建設加速推進。據中國充電聯盟統計,截至2025年3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保有量達1374.9萬臺,同比增長47.6%。其中,公共充電樁保有量為390.0萬臺,包含178.5萬臺直流充電樁與211.4萬臺交流充電樁;隨車配建充電樁保有量為984.9萬臺。
充電樁主要分為直流充電樁和交流充電樁兩大類。大功率充電,通常指直流快充,功率一般超過60kW,適用于車輛密集場所、充電站及高速服務區等。而交流樁則被稱為慢充,功率不高于7kW,以低成本、易安裝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居民社區和停車場。
“我國當前的充電樁市場呈現以慢充為主、快充滲透不足的格局。”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進一步解決用戶的續航焦慮,大力發展快充甚至超充是充電樁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為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建設,《通知》從加強大功率充電設施專項規劃統籌、引導大功率充電設施有序建設、強化大功率充電設施運營管理等九個方面給出了具體指引。例如,在引導大功率充電設施有序建設方面,《通知》明確,要積極布局公交、物流、中重型貨運等專用大功率充電設施。新能源汽車企業自建的大功率充電設施網絡,原則上應無差別開放。結合場站條件推廣充電站與餐飲、娛樂、購物、汽車服務等融合的商業模式,提升充電服務體驗。
“當前充電樁產業面臨布局不均衡、結構不合理、運維成本高、盈利比較難等問題。”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大功率充電樁可縮短充電時間,緩解續航焦慮,優化產業結構,還能與電網互動消納清潔能源。”
從充電樁產業鏈來看,涵蓋了上游的充電設備、中游的充電樁建設和運營,以及下游的新能源電動汽車等環節。
近年來,車企成為充電樁建設的主力,已有不少車企自建大功率充電設施。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表示:“現在政策要求新能源車企開放自建的大功率充電樁,這一變化體現了開放共享的原則,有利于構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充電服務生態。”
近日,A股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應了公司在充電樁領域的業務布局情況。例如,杭州中恒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研發、生產的企業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充電樁設備主流廠家之一。公司在直流樁產品領域布局全面,風冷直流樁功率覆蓋20kW至1.44MW,液冷直流樁功率覆蓋240kW至720kW,同時順應車端高壓平臺發展趨勢,持續拓展超充產品,可為各類客戶提供液冷超充樁定制服務。
浙江美碩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繼電器類控制件及其衍生執行件流體電磁閥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包括充電樁。
余豐慧表示,《通知》提出2027年全國大功率充電設施超過10萬臺,不僅能夠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還將推動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向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發展。此外,技術迭代和服務品質的提升也將成為充電樁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