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7月9日,托育服務概念股集體走強,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媒控股”)以漲停價收盤,無錫和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孩子王”)等多只個股跟漲。
消息面上,7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要統籌考慮經濟發展、人口結構和托育實際需求等因素,科學規劃,精準供給,加快構建以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為樞紐,以托育機構、社區嵌入式托育、幼兒園托班、用人單位辦托、家庭托育點等為網絡的“1+N”托育服務體系,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務。2025年,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2030年,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支持保障政策基本健全,公建托位數量明顯增加,托育服務能力和質量顯著提升,家庭托育成本有效降低,基本滿足群眾普惠托育服務需求。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托育市場的核心矛盾在于結構性供給失衡,普惠性托育服務缺口突出,而生育政策調整與家庭育兒觀念升級正推動托育需求從“彈性選擇”變為“剛性必需”。此次七部門發文的核心價值在于明確“1+N”體系路徑,推動多部門協同和存量資源利用,擴大服務覆蓋面、降低家庭養育成本,最終實現供需平衡。從產業鏈視角看,政策將直接拉動托育服務機構的規?;瘮U張,同時促進上游設施設備、課程研發等配套產業升級,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
根據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詢)最新發布的《2025年中國托育行業消費行為調查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中國0歲到3歲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0歲到3歲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為1621.3億元;到2028年,中國0歲到3歲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預計突破2000億元,達2021.6億元。
面對政策紅利,多家上市公司已提前布局。例如,浙江華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區域化托育服務,2024年通過子公司持續擴大“華媒一米國”品牌影響力。目前,其子公司在杭州運營2家幼兒園、6家托育園。
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三擴”戰略(擴品類、擴賽道、擴業態)為核心,聚焦“兒童生活館、非標增長、同城親子”三大領域,通過AI(人工智能)數智化升級與“爆改計劃”優化門店場景,布局健康零食館、嬰童用品館等細分場景,構建全渠道母嬰童服務生態,間接為托育家庭提供配套支持。
上海悅心健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產業鏈上游切入,設立了溫州東方悅心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產教融合”模式打造“中職—高職—企業”人才培養鏈,開設嬰幼兒托育、護理等專業,為行業輸送專業化保育人才。
上海愛嬰室商務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便在上海浦東布局托育中心,憑借標準化師資團隊與先進早教課程體系,積累了“社區嵌入式托育”的成熟運營經驗。
林先平認為,上市公司布局托育領域,既是響應政策,也是推動行業升級的關鍵力量,可加速托育服務從“小眾化”向“普惠化”滲透。未來行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具備核心競爭力,如技術優勢、品牌影響力、服務口碑的企業將在行業分化中占據主導地位。
眾和昆侖(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喜認為,托育服務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專業化與規范化,政策推動下行業標準將逐步完善,機構服務質量成為核心競爭力;二是多元化布局,社區嵌入式托育、用人單位辦托等模式將加速落地,滿足不同場景需求;三是科技賦能,AI與數字化技術將更多應用于托育服務,提升服務效率與個性化水平。
柏文喜同時提醒,盡管政策利好顯著,但當前相關上市公司業務布局深度不一,業務對業績的實際貢獻存在不確定性。隨著政策落地與市場發展,行業競爭格局將逐步清晰,投資者需持續關注企業實際運營能力與市場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