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爭取今年上半年推出。”全國兩會期間,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透露稱。
其實,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在年內出來,業內早有預期。稍早前,銀保監會創新部主任李文透露稱,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的制定,已經被列入為銀保監會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中。
據了解,銀保監會已梳理了國內同類型機構的凈資本管理制度,包括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等,基本原則是同類業務適用于同樣標準的凈資本管理。從《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落地以來,銀保監會相繼批準了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同時還受理了多家商業銀行的申請。
從注冊資本來看,工行注冊資本金最高為160億元,建行以150億元緊隨其后,農行位列第三為120億元,中行為100億元位列第四,交行為80億元。
上述負責人坦言,由于這五大行理財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額較大,監管部門將密切關注資本金使用情況,尤其是理財子公司自營業務和資管業務之間的利益輸送情況,這是下一步監管的關注重點。
緣何理財子公司從《管理辦法》落地到銀保監會批準設立如此迅速?
早前,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當下,商業銀行通過設立理財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的時機基本成熟。
具體來看,首先是“資管新規”有明確要求。“資管新規”要求“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管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理財新規”進一步規定“商業銀行應當通過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
其次,這是國際通行實踐。由獨立法人機構開展資管業務,將其與銀行信貸、自營交易、證券投行和保險等金融業務相對分離,為國際通行實踐。
再者,證監會和原保監會此前均發布實施了相關制度辦法,據此批準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設立資管子公司并實施持續監管。所以,國內也有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最后,從商業銀行自身來說,已具備一定的實施基礎。按照原銀監會要求,大部分商業銀行已完成理財事業部改革,在產品銷售、投資管理、風險管理、IT系統建設、會計核算等方面相對獨立運作,為設立理財子公司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