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在創業板注冊制即將落地實施的情況下,公司股價跌跌不休,資金正在向龍頭公司集中,公司股票越來越無人關注,公司業績也沒有起色,長此以往是否存在面值退市的風險?公司有什么應對之策嗎?”8月初,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向上市公司發出提問。
實際上,擔憂績差存量公司“掉隊”的投資者不在少數。市場人士認為,在注冊制下,市場資源將更加偏向于優質龍頭企業,創業板公司分化將進一步加大。隨著漲跌幅擴大和更加嚴格的退市制度,創業板績差公司“掉隊”和退市風險將進一步加大;同時,普通投資者委托專業投資者機構進行理財,將成為趨勢。
優質公司將匯聚資源和人氣
績差公司“掉隊”風險加大
據《創業板交易特別規定》,自創業板注冊制下發行上市的首只股票上市首日起,創業板股票的漲跌幅限制比例全部變為20%,包括ST、*ST股票。而在此之后進入退市整理期的企業,漲跌幅也為20%。
“創業板股票漲跌幅變為20%的第一天,存量股票的股價波動將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優質公司和績差公司可能出現兩極分化。注冊制下,價值投資將成為主流,績差公司被投資者拋棄的速度更快。”有機構投資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目前,創業板存量企業有800多家,而此前的存量創業板投資者,只需簽訂風險提示函就可以繼續交易創業板股票。對于創業板可能到來的大幅波動,投資者雖然還沒有切身感受,但是已經做好了心理建設和準備。
北京鄭女士具有多年投資經驗,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前一直投資創業板股票,風險還可以承受。但如果以后每天要面對20%的漲跌幅,還是有點擔心,投資會更加謹慎。“本來以前買創業板股票也會看公司基本面,不會買太差的公司。以后就更不會碰那些不好的公司了,應該重點買產業龍頭股。”
投資者的用腳投票,將進一步加速企業的分化。在優勝劣汰的機制下,以及創業板注冊制嚴格的退市制度下,績差公司“掉隊”乃至退市的風險也將加大。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注冊制下,創業板績差公司未來可能會更加無人問津。其次,從融資的角度來看,未來再融資市場也可能會往頭部企業集中。最后,從估值的角度來看,未來創業板龍頭公司的估值,可能會長期存在一定的估值溢價。
注冊制將推進
投資者結構“機構化”
“注冊制下,創業板股票漲跌幅擴大,對投資者來說,無疑加大了操作難度。”聯儲證券溫州營業部總經理胡曉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般投資者普遍不具備專業的投資能力,對個股從基本面到技術面的辨識度不高,在10%漲跌幅下,追漲殺跌的風險還在可以忍受范圍內,但是擴大到20%的漲跌幅,如果不能及時做好風險控制,虧損無疑將加大。另一方面,一般投資者普遍是“套了就不動”,創業板將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如果對個股基本信息不敏感,遇到退市公司,投資者可能血本無歸。
“投資者需要摒棄過去慣有的‘炒新、炒小’的理念,未來創業板在注冊制之下將會顯示出頭部公司強者恒強的狀態,只有真正的優質公司才能夠獲得更多資金的關注和長期的支持。”陳剛表示,正因為這樣,選股的難度將會比以往更大,因此未來個人投資者可能更適合于購買基金產品。注冊制下,A股投資者結構應推進“機構化”。
“未來,投資者需要關注股票的內在價值,即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去挖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的成長空間,以及和國家宏觀政策的契合度。”華泰聯合證券執委張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是,因為信息來源相對較少,以及專業能力有限,散戶對于企業內在價值的發掘和判斷肯定不如專業投資機構。目前國內基金的占比越來越高,未來散戶做證券投資的風險越來越大,應該委托專業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
胡曉輝亦表示,從成熟資本市場來看,散戶投資者很少,量化交易、指數投資、對沖交易為主導,也是注冊制及退市制度下的必然結果。希望未來國內的市場也將如此,投資者應該選擇專業的投資顧問,配置基金產品。
(編輯 張明富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