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遠
西部地區發展再獲政策大禮包。6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會議,研究了西部大開發今年重點工作,討論通過了西部大開發“十四五”實施方案。
筆者注意到,此次會議提出,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雖然目前實施方案尚未正式公布,但依據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或許可一窺對相關產業發展的支持。
以陜西省為例,《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新增鼓勵類產業共49項,包括半導體材料、新型光伏材料等電子材料的研制和生產;復合材料、激光防護材料的研制與生產;半導體、集成電路、連接器、傳感器、人工智能處理器、新型電子元器件、高端芯片研制生產等。
這些都是“硬科技”產業,是資本市場大力支持的。其中涌現出的一批發展前景良好、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企業,有些已經實現了在科創板上市。
由此,筆者認為,在政策支持西部地區發展這一背景下,資本市場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事實上,相關部門已經多次表態,要提高西部地區直接融資比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上市等,并且對西部地區企業在IPO、新三板掛牌等方面開通了“綠色通道”。
所以,對這些產業和企業而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好資本市場、抓住政策紅利,實現自身的華麗轉型。
但是,政策扶持只是一時的。想要獲得更為持久的發展,還是要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因為當前西部地區在科技研發、產業發展等方面有一定基礎,但自主創新能力仍不夠強,需要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更多企業加入資本市場大家庭,實現自身的做大做強。
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經行動起來。最近筆者參加了在西安舉行的2021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光子產業峰會,切實感受到了陜西在這方面的發力:會上發布的“追光計劃”,聚焦先進激光與光子制造、光子材料與芯片、光子傳感三大重點領域,加快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帶動光子產業全產業鏈集聚發展。
政策已有,如何借好“東風”,盡快培育好西部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已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