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上海市人民政府5月25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提出,要推動擴大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機構和產品范圍,創新養老保險、養老信托等養老金融產品。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情況下,人們的養老需求快速增加,作為養老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也被寄予厚望。最近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有2.64億,占比18.7%,養老需求巨大。但我國養老第三支柱的占比極低,做大第三支柱是提升我國整體養老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徑。
業內人士認為,整體來看,與巨大的養老需求相比,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還比較薄弱,此前在商業養老保險領域的部分試點與市場預期還有差距。以稅延型養老保險為例,其實際運行效果要弱于業界預期,試點期結束之后,目前其覆蓋面也未進一步擴大。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認為,從投保群體來看,稅延養老險的投保者是納稅群體,且以單位為員工投保為主,而由于稅優力度較弱,手續較麻煩等原因,企業投保意愿不強。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指出,從全球范圍來看,稅收優惠措施是大力發展養老保險非常重要的政策保障。目前,我國老百姓的養老金融需求和認知在不斷上升,但供給端的創新和突破還不夠,養老產業所需的基礎設施以及配套服務不夠完善,包括稅收優惠等相配套的政策和機制還稍顯落后,這也是當前養老金融領域“雷聲大雨點小”的主要原因。
(編輯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