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妍
日前,建設銀行在官網發文稱,其已調整21款代銷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這已經是該行近一年來,第四次上調代銷基金產品的風險等級。
2月10日,建設銀行在官網發布了關于調整部分代銷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的公告。在公告中,該行表示,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130號)、《基金募集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中基協發〔2017〕4號)等規定要求,為切實履行適當性義務,保護投資者權益,建設銀行遵循產品風險等級評定孰高原則,近期已調整部分代銷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
據梳理,上述21款產品中,5款產品風險等級從R2(中低風險)調整至R3(中風險),16款產品風險等級從R3(中風險)調整至R4(中高風險)。
事實上,2024年時,建設銀行曾發布多份公告,宣布調整多款公募基金的風險等級。此外,民生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寧波銀行也曾對代銷的公募基金產品的風險等級進行調整。
“銀行持續調整部分代銷的公募基金產品的風險等級屬于正常操作。”建設銀行某支行客戶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相關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調整后,超出了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客戶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贖回產品。
談及各大銀行相繼調整代銷的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的原因,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一,海內外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出現了影響部分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的情形;其二,監管部門對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進一步強化。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作為公募基金產品的代銷機構,主動履職盡責,對產品的風險等級進行重新評定并對部分產品的風險等級進行上調。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強對銀行代銷金融產品的監管,銀行需要對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更加嚴格的評估。另一方面,金融市場波動有所加劇,部分基金的風險暴露可能加大,導致部分原本被認為是中低風險的基金,實際風險水平上升。銀行選擇提前調整基金產品的風險等級,為投資者選擇基金產品提供更加準確的參考。
隨著監管要求的不斷嚴格以及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杜陽預計,會有更多銀行選擇審慎調整部分代銷基金產品的風險等級,以確保產品符合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