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雯珊
3月19日,金蝶國際發布2023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約56.79億元,同比增長16.7%;其中,云服務業務收入約為45億元,同比增長21.3%,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79.3%;金蝶云訂閱服務年經常性收入(ARR)約為28.6億元,同比增長33.1%,創歷史新高;歸屬母公司股東凈虧損為2.1億元,同比縮窄46.1%。
“2024年至2026年我們的核心戰略是推動‘訂閱優先、AI優先’,在公司整體營收的基礎上,我們要維持15%至20%的復合增長,從訂閱業務的角度,云訂閱ARR未來三年實現30%的復合增長。”金蝶國際投資者關系部總經理吳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云訂閱收入獲得持續發展
據悉,2023年金蝶國際的云服務業務收入主要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大塊企業的市場。高端大型市場的云服務業務收入為9.81億元,同比增長40.9%,凈金額續費率為105.3%,簽約客戶1458家,其中新簽客戶647家,累計助力221家企業完成國產化替代。
在中型企業客戶層面,2023年實現云服務收入約19.52億元,同比增長約16.2%,凈金額續費率為97.2%,客戶數約39000家,期內新簽專精特新企業超14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市占率達43%,進一步夯實市場領導地位。
小微型企業市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去年實現云服務收入約10.8億元,同比增長約25.4%,營銷服務合作伙伴超1900家。
此前,金蝶國際預計2023年金蝶云訂閱服務年經常性收入(ARR)為30億元,但經審計的最終收入為28.6億元,預期跟實際存在一定差距。
為此,吳超表示:“公司一直堅定推進云訂閱轉型,保持穩健的規模增長,近三年收入復合增長達19.2%。而2023年底云訂閱ARR和目標略有差距,但我們已經在正確的軌道上持續前行。”
擁抱“AI+ERP”新機遇
實際上,以ERP(企業資源計劃)為代表的企業管理軟件從數字化工具向數智化助手轉型,是To B端AI(人工智能)落地的核心場景,行業積極擁抱“AI+ERP”新機遇。
據悉,企業數字化轉型經歷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和數治化四個階段。其中,數治化就是利用數據治理企業,代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高階段,領先的企業正在探索以數據驅動來治理自身。
“AI將助力企業管理軟件在業務流程自動化、業務決策的智能化、更人性化的人機交互、驅動整個任務目標的達成等多個方面實現升級,兩者雙結合將有助于加速市場的發展。”方正證券分析師張初晨認為。
早前,華為正式宣布實現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發,并完成對舊ERP系統的替換,MetaERP已覆蓋了華為公司100%的業務場景和80%的業務量,經歷了月結、季結和年結的考驗,實現了零故障、零延時、零調賬。
MetaERP全棧自主可控,結合華為在通用大模型領域的積累以及全棧自主可控的AI硬件基礎設施體系。據了解,金蝶國際、賽意信息、中軟國際等廠商也是MetaERP的核心合作伙伴。
此前,金蝶國際也發布了國內首個財務大模型。金蝶國際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向記者表示:“AI是第四次工業革命,AI的推理能力是人腦的兩倍至三倍,未來甚至更高。金蝶國際將繼續深化云轉型,推進‘訂閱優先、AI優先’的核心戰略,提升中國企業數字化管理附加值,助力企業加快構建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