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監管之聲 > 正文

    和而泰“烏龍公告”責任人被警示 資本市場“看門人”內控存短板

    2022-05-19 23:53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賈麗

        因合作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筆誤,和而泰“諧音梗公告”被關注,“臨死股東大會”也一度沖上熱搜。5月18日晚間,深圳證監局通報對涉事律所的處理結果,依法對該所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對三名律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事實上,近年來資本市場“烏龍信披”事件頻發,引發業界對資本市場“看門人”的思考。

        “一些明顯的錯誤,不僅會對投資者形成誤導,也損害了法律文件的嚴肅性,削弱了投資者對相關機構工作質量的信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委員會特聘委員楊兆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介機構要做到勤勉盡責,恪盡職守,嚴謹認真,壓實“看門人”責任。

        “烏龍信披”花樣百出

        主要有兩種類型

        根據和而泰發布的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顯示,其聘請的北京市中倫(深圳)律師事務所出具了相應的法律意見書。不過,該份法律意見書的標題,將“臨時股東大會”寫成了“臨死股東大會”。

        5月18日晚間,深圳證監局官網發布《深圳證監局對北京市中倫(深圳)律師事務所開展檢查并作出處理》顯示,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深圳證監局5月18日依法對該所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對三名律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在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占領看來,“臨時”變“臨死”背后更多的是中介機構的管理缺失。“除了依法對相關合規問題進行把關之外,中介機構還需要注意避免文字錯誤等低級錯誤。”

        實際上,近年來,資本市場上“烏龍信披”事件時有發生。

        此前,菲利華、曠達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也曾出現信披“失誤”問題?!蹲C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信披錯誤主要包括數字單位及名字名稱搞錯、業績數據填寫顛倒、信息披露及董事會日期錯誤等,犯錯主體涉及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工作人員和上市公司工作人員,錯誤原因多為“交接疏忽和理解偏差”。

        楊兆全介紹,頻繁出現的“烏龍信披”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讀者明顯能看出是筆誤的,比如“公墓基金”、“臨死股東大會”、“人民醫院的判決”等;另一種是讀者難以發現的錯誤,比如財務數據錯誤、地名及項目名稱混淆。前一種會讓投資者對中介機構工作的嚴謹產生懷疑,而后一種則容易直接對投資者形成誤導。

        “如果因‘筆誤’導致投資者誤解甚至出現損失,同時也違背信息披露真實性等原則,存在重大誤導、遺漏等問題,信息披露義務人及相關責任人則將承擔相應處罰或賠償責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

        信披多環節存紕漏

        糾錯機制仍需完善

        “烏龍信披”事件頻發的背后,反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多環節存在的嚴謹性及糾錯機制的缺失。

        深圳證監局在通報公告中指出,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看門人”,律師事務所及執業律師應當勤勉盡責、認真履職,提供專業、審慎的法律服務,推動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

        律師工作貫穿企業上市前后公司日常信息披露的始終。在企業改制、輔導、發行、上市、信披等環節中,律師事務所均是不可或缺的環節。除律師事務所外,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評估機構等資本市場中介機構,承擔項目篩選、盡職調查、信息披露、審計監管、持續督導、估值定價等工作,均為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角色。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信披問題頻發,說明上市公司及相關中介機構內部缺乏必要的校對監測和監管機制,在內部質量控制方面存在短板。證監局采取的監管措施更多的是對責任人缺乏工匠精神的警示。“和而泰信披烏龍事件存在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中介機構應引以為戒。”

        “目前,監管層正加大對中介機構監管力度。要杜絕筆誤披露現象,相關機構和人員還需增強責任心,設置審查校對環節,對重要的文件,做到萬無一失。”楊兆全表示。

        同時,監管部門對多起中介機構違規事件作出處罰。證監會于4月8日發布的《中國證監會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顯示,2021年對上市公司及相關方、非上市公眾公司分別采取行政監管措施709家次、211次。加強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監管,全年對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私募機構分別采取行政監管措施194家次、378家次。加大中介機構監管力度,開展以質量管理為核心的會計師事務所專項審計監管,持續加強對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的監督檢查工作,壓實“看門人”責任。

        劉俊海表示,注冊制下資本市場監管趨嚴,證券審計機構、律師事務所等責任越來越重,應加強校對、審核相關工作,建立和完善防錯、糾錯機制。監管層當寬嚴相濟、明晰責任。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