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半年經濟數據發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階段性放緩再次受到關注。從總量看,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為248654億元,同比增長2.8%;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同比增長5.3%。穿透數據可見顯著分化:制造業投資、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7.5%、8.6%,分別比全部投資高出4.7個、5.8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6%,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8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持續承壓,同比下降11.2%。
作為“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在中國經濟發展中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促進就業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手段。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破局成勢的關鍵階段,投資領域的變化值得深入觀察。投資增速放緩背后,是投資結構和質量正在經歷重要調整,顯示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也揭示了未來投資的重點領域。
過去,在短缺經濟環境下,投資主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推動生產規??焖贁U大。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天的投資更需解決“好不好”的問題,著力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量。當前,房地產和傳統基建對投資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而新動能投資正加快形成。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占比升至25.2%,新能源、高技術領域成為投資重點,反映出資金正從低效領域向高效領域轉移??鄢飪r因素后的投資實際增速為5.3%,表明實物工作量依然充足。
受到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影響,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投資空間的收縮。恰恰相反,我國投資潛力依然巨大,支撐投資增長的有利因素仍然較多。我國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只有發達國家的20%至30%,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還有近3億農業轉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進程,教育、醫療、養老、環保等民生領域還有許多薄弱環節,這些短板弱項都需要通過有效投資加以補足,城市更新、交通電信等基礎設施的升級空間也很大。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方面的投資動力比較充足,近年來,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速持續高于整體投資,未來我國在新領域新賽道投資還有很大空間。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不再重要。我國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保持投資和消費的平衡,有潛力的消費和有效益的投資從來都不是割裂的,二者是在經濟循環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消費需求牽引著投資方向,有效投資又可以創造新的需求。例如,“兩新”政策通過連接供需兩端,將發展潛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增長。在政策加力擴圍的帶動下,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0.7%;二季度,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零售額同比增長2.3%,而一季度為下降0.8%。不少企業看好“兩新”政策效應,在設備制造、消費品生產等領域增加了投資,有助于更好滿足未來需求。
推動投資持續健康發展,處理好供與需、新與舊、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關鍵。引導資金更多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投向既擴大短期需求又增強長期動能的領域,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持續優化投資結構。把培育新動能與升級傳統動能更好結合起來,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著力提高投資效益。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統籌抓好“硬投資”和“軟建設”;進一步拆除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不斷增強投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