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產業風向 > 正文

    四川轄區年內已有4家公司可轉債上市 資產負債率均低于60%

    2020-11-21 10:42  來源:證券日報網 舒婭疆 蒙婷婷

        本報記者 舒婭疆 見習記者 蒙婷婷

        近年來,隨著發債主體逐年增多,發債規模也逐漸擴大。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1月15日,2020年以來公司債券發行總規模為2.94萬億元,同比增長36.74%。規模擴大的同時,近期債券市場也頻頻出現違約現象。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了四川轄區上市企業發債情況,2020年以來已有4家企業發行可轉債,發債企業資產負債率均低于60%,四川轄區債券市場基本穩健。此外,目前還有3家企業已發布可轉債預案,相關發行工作在穩步推進中。

        四川轄區債券市場基本穩健

        據東方財富chioce數據統計,2020年以來,四川轄區已有4家A股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債陸續上市,合計募集資金約61.59億元。2019年度,四川轄區亦有4家A股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債上市交易,合計募集資金約108.4億元。不難看出,隨著企業融資渠道多樣化的拓展,公司債券尤其是可轉債,正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直接融資的一種重要途徑。

        具體來看,四川轄區今年已發行上市可轉債的4家公司分別是新希望、康弘藥業、國光股份、華體科技,分屬于農林牧漁、醫藥生物、化工和電子四大行業。其中,新希望發行的40億元可轉債擬全部用于生豬養殖項目;國光股份將此次募集的3.2億元用于建設“年產2.2萬噸高效、安全、環境友好型制劑生產線搬遷技改項目”等3個項目。國光股份董事會秘書何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可轉債的發行,一方面是落實政府搬遷改造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滿足國光股份快速發展的需要。”

        某上市企業不愿具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可轉債是一個很好的融資工具。今年初,公司發行可轉債高效地解決了在募投項目上資金的投入問題。目前,在法定時間內已觸發強制贖回條件并已進入贖回實施階段,企業相應負擔的資金使用成本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11月20日,四川轄區今年還有新乳業、帝歐家居、新希望(年內第二次)等3只川股發布了可轉債預案,合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07.18億元,目前相關發行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發債企業資產負債率均低于60%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據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在經營層面,今年前三季度,前述4家公司均實現了歸母凈利潤為正。其中,新希望在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47.88億元,同比增長31.4%;實現歸母凈利潤50.85億元,同比增長65.54%。在財務數據方面,上述4家今年發債的上市企業資產負債率均在60%以下,其中資產負債率最低的是國光股份。

        對于如何有效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履行債務責任,何頡告訴記者:“作為國內植物生長調節劑登記產品最多的企業,同時也是國內植物生長調節劑制劑銷售額最大的公司,國光股份在業內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同時,公司產品銷售采取現款的方式結算,有較強的持續盈利能力、債券贖回、債券付息能力。此外,公司控股股東顏昌緒以其合法擁有的國光股份5400萬股股票作為質押資產對此次公司發行可轉債進行質押擔保,確保不發生違約。”

        據了解,2017年至2019年國光股份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85億元、2.35億元、2.01億元,連續三年平均凈利潤超過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分別為1.92億元、1.54億元、2.16億元,連續三年為正。2020年前三季度,國光股份實現營業收入8.66億元,同比增長9.11%;實現凈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9.0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1.53億元,同比增長30%。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企業而言,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加強自己的盈利能力以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才能有效保證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履行債務責任。”

        投資者如何規避信用債“雷區”?

        對于近期債券市場頻頻出現的違約現象。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分析認為,一些發債主體為了制造高盈利能力、強償付能力的假象,往往會將一些自己對其控股力并不足夠強但卻足夠優秀的“超級子公司”強行納入合并報表,以此來獲取極高的信用評級,但這些作為發債信用責任主體的母公司的個別報表數據卻可能十分難看,這為此類債券日后的信用違約埋下了較大的隱患。

        “違約現象損害了債券持有人的利益,給發債主體和社會都造成了不良影響。”國光股份董事會秘書何頡認為,為有效防范債券的違約風險,首先應從監管層面上嚴把審核、審批關,加強動態監管。其次,就企業自身而言則需要嚴格規范運作,防止不合理的資金占用,負債要適度。同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也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那么,對投資者而言,又當如何規避信用債的“雷區”呢?況玉清分析道:“債券跟股票有著完全不同的投資邏輯。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債券更看重現金流能力,現金流為正,即使虧損也不一定出事;但如果現金流持續為負,賬面盈利也可能出事。”

        龔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期債券市場出現的頻繁違約現象背后,揭露的是國企、央企信用債的問題。這些違約背后充分說明國企、央企的信用債并不是剛性兌付的,投資者在投資債券市場特別是信用債市場時更加需要擦亮眼睛。”龔濤建議,就機構投資者而言,要充分了解信用債的使用用途,對發債企業的經營狀況、負債情況、盈利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考察,或聘請專業機構進行調研。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由于其自行甄別的能力和財力有限,可通過購買債券基金等方式解決。

    (編輯 上官夢露)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