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明晟(MSCI)如期宣布將把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同時將中國中盤A股一次性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指數,并于11月26日收盤后生效。這也是今年以來MSCI最大一次擴容。
不論A股市場如何震蕩,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國際知名指數公司都按計劃“準點”納入和擴容,顯示出外資對A股市場是“真愛”。這一方面說明國際資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認可,A股市場國際地位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也說明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A股已成為世界投資市場的洼地,國際資本爭相介入,以期獲得超額收益。
MSCI等擴容帶來的不僅僅是大量資金的涌入,也深刻影響著A股的投資理念和市場定價模式。一邊是業績增長穩定、股息率高的白馬股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一邊是績差股接二連三因跌破1元面值而退市。
以北上資金為例,截至8日,北上資金持有近2000只A股,市值合計12775億元,其中前50大重倉股持有市值高達8365億元,占比逾65%。這50只重倉股均為各行業的龍頭企業,業績優良分紅能力強,絕大部分個股大幅跑贏市場基準。數據顯示,MSCI中國A股在岸高股息指數2016年以來上漲約50%,遠超同期主要股指表現。
沒有業績支撐的概念股炒作也受到極大抑制,炒作周期越來越短,往往表現為“一日游”行情。而行業龍頭白馬股頻現跨年度上漲,巨大的賺錢效應深深地吸引著投資者,潛移默化,改變著投資者行為。
在以往,A股市場監管制度還不夠完善,擔心外資會沖擊中國證券市場,造成金融風險,所以對外資的流入資本市場持謹慎態度,小心探索逐步開放。近年來監管層積極推進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擴大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增加境外長期資金投資境內市場渠道。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國際知名指數公司持續納入及擴容A股比例,滬倫通、中日ETF互通相繼落地。這顯示出市場監管水平獲得了大幅提升,對自身監管能力抱有信心。
除了加大開放力度,引進境外成熟的長期資金,證監會近來還積極引導境內機構投資者長期資金入市,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
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是促進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長期資金入市一方面為當前市場提供流動性,化解市場風險;另一方面,緩和市場投資者擔憂,修復市場信心。內外并舉,將極大改善A股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性,進而能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