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中國人壽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通過提供充足的事后經濟補償、事前事中風險預防管控,助力實體經濟“止血回血”。2020年,累計為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提供風險保障金額超450萬億元(境內),同比增長超20%;為重大項目建設和實體企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超10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5%。全年承保超五百萬級項目52個,超千萬級項目31個;辦理保單質押借款超3000億元,大大緩解小微企業主客戶資金壓力;全面推廣復工復產保險,為近7萬家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保險保障。
與此同時,中國人壽持續加大產品供給,積極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通過使人們貧有所濟、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災有所救,來改善人們的支出預期,支持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截至2020年底,中國人壽大病保險覆蓋近4億人,社保補充醫療保險覆蓋超5000萬人,長期護理保險覆蓋超1550萬人,老齡保險覆蓋超6000萬名老年人,計生保險覆蓋超1700萬戶。中國人壽還大力發展長期儲蓄型和風險保障型業務,與民生福祉密切相關的小額保險、農業保險、安全生產責任險、環境責任保險等業務保持快速增長。
中國人壽還將國家發展的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工程作為服務主陣地,對實體經濟進行資金“輸血”,持續提升服務質效。截至2020年底,中國人壽服務實體經濟直接投資存量規模突破2.8萬億元,通過債券、債權、股權等方式,不斷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科技企業、“兩新一重”、先進制造業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力度,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等國家區域戰略,以及“一帶一路”建設、污染防治等。
其中,中國人壽深度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截至2020年底,重點區域累計投資規模達1.16萬億元,并涌現出一大批標志性投資項目。在京津冀,2011年-2020年,累計為北京市6條地鐵線路、大興機場高速公路等投資380億元,為天津軌道交通出資15億元,全力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積極參與雄安新區建設,擔任雄安首期政府債發行獨家財務顧問并成為最大投資人;于2017年發起設立北控水務基金,基金總規模達240億元,深度參與水環境治理,為白洋淀“荷塘葦海”美景重現提供堅持的資金保障。在長三角,中國人壽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出臺后,第一時間把握政策機遇,出資220億元參與東航集團股權多元化改制,成為僅次于國資委的第二大股東,激發東航集團的發展活力,為民航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在粵港澳大灣區,早在2015年就向區域內的頭部企業招商局集團提供資金支持,為大量的“走出去”重大項目、產業轉型升級項目、能源運輸項目提供有力資金后盾,截至2020年底,總投資金額已超80億元。類似的“險資入粵”項目還有向廣州基金、廣州開發區基金出資170億元,國壽越秀信托計劃67億元,投資項目包括交通樞紐、軌道交通及產業園區等方面。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