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一鳴
7月27日上午,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在長沙召開,主題為“專精特新成就未來”。在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線致辭表示,“資本市場將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好的條件”。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專精特新”的核心就是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中小企業通過深耕細分領域,可以彌補大型企業無法“專”和“精”的缺口。因此,創新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核心,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不可替代性的中小企業會更具競爭力,高成長、高盈利的創業、創新型企業會更受資本青睞。
在資本助力下,中小企業得到有效發展。據記者統計,截至7月27日,新三板存量掛牌公司為7426家,流通股本達2993.33億股,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0%。以精選層58家公司為例,合計融資金額139.55億元。其中,中小型企業占比86%。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比大型企業,一方面,中小企業的優勢在于決策靈活,能夠較快的發現市場需求,并抓住機遇實現自身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小企業往往不具備規模效應,成本上無法與大型企業競爭,因此往往更容易走“專精”路線,“小而精”使得企業差異化發展,進而獲得生存空間。當前這類“小而精”的中小企業最能受到資本青睞,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和一定的壁壘,在資本的助力下有望實現高速發展。
“如果說大型龍頭企業對經濟起著頂梁柱的作用,那么中小企業對于經濟而言則起著零部件的作用,雖然微小但也不可或缺,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陳靂認為,一方面,中小企業所處的行業往往更加精細化,是某一大類行業的下屬分支,為大型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也起著帶動就業率提升和推動社會經濟增長的作用。
那么,資本市場需要從哪些方面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好的條件?
陳剛認為,首先,中小企業的融資較為困難,融資渠道單一和借貸期限較短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資本市場可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挖掘和研究,對中小企業提供適當的資金支持,促進優質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資本市場的金融工具也有利于中小企業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其次,通過資本市場的平臺,中小企業可以宣傳企業品牌,建立良好的品牌價值,增強企業影響力,從而擴大市場規模。最后,中小企業的上市有助于提升企業的信息透明度,增強資本市場對企業的約束,激勵企業規范化發展。
陳靂表示,對于資本市場而言,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好的條件最重要的是解決好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方面國內政策也不斷釋放和穩步推進。比如股權融資方面,新三板精選層設立、新三板轉板機制的落地等都是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對于稍微大一點企業而言,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和再融資政策也都為其創造了良好的融資渠道。此外,債券融資方面也需要對中小企業予以支持,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機制,尤其是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中小企業予以優惠支持,進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編輯 李波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