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李亞男
3月24日晚間,CRO巨頭藥明康德對外發布2019年年報,去年公司營業收入突破百億,達128.72億元,同比增長33.89%。凈利潤18.55億元,同比下降17.96%。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后,公司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2.82%。
同時,公司還披露了2019年度分紅預案,擬每10股轉增4股,同時派發現金紅利3.37元。藥明康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革表示:“2019年,藥明康德堅持‘長尾’戰略和CDMO商業模式,業務再創佳績。公司充分發揮‘一體化、端到端’的研發服務平臺優勢,加強上下游服務部門之間的客戶轉化,各個業務板塊間的協同性進一步增強”。
同日,公司還發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集不超過65.28億元用于無錫、常州、上海等地的藥物生產研發、技術能力升級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海外客戶占比近八成
國內研發生產基地全面復工
年報顯示,藥明康德主營業務分為中國區實驗室服務、合同生產研發/合同生產服務(CDMO/CMO)、美國區實驗室服務、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服務范圍覆蓋從概念產生到商業化生產的整個流程。
從業務板塊來看,中國區實驗室服務、CDMO/CMO服務、美國區實驗室服務、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4.73億元、37.52億元、15.63億元、10.63億元。其中,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較上年同比增長81.79%,增幅較大,其次則為CDMO/CMO服務,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39.02%。
從毛利率來看,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毛利50.11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32.24%。其中,中國區實驗室服務實現毛利27.79億元,同比增長25.90%;CDMO/CMO服務實現毛利14.99億元,同比增長33.63%;美國區實驗室服務實現毛利4.75億元,同比增長64.14%;臨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務實現毛利2.58億元,同比增長50.93%。
李革稱,“‘跟隨項目發展、跟隨藥物分子發展、跟隨客戶發展’的戰略持續為公司的業務帶來了豐碩成果,各個業務板塊均保持強勁增長。”在業務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藥明康德進一步完善賦能平臺的建設,在全球加大人才引進、新實驗室和設施建設、新技術、新服務能力投資等。
2019年,藥明康德新增客戶超過1200家,合計為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超過3900家客戶提供服務,覆蓋所有全球前20大制藥企業,去年全球前20大制藥企業占公司整體收入比重約32.5%。報告期內,公司來自于原有客戶的收入占比為91.2%,來自于新增客戶的收入占比為8.8%。
記者注意到,從客戶分布來看,公司60%的收入來自于美國客戶,23%的收入來自于國內客戶,12%的收入來自于歐洲客戶,5%的收入來自于全球其他地區客戶。
提及疫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李革則表示:“疫情爆發后,由于我們及時執行了業務連續性計劃,公司預計將挽回一些失去的時間,并將疫情對公司收入的影響降低到兩到三周的運營時間。雖然公司在美國的研發與生產基地也受到了疫情影響,公司業務的基本面仍然十分強勁”。截至目前,公司在國內的研發生產基地已經全面復工。
根據已披露的分紅預案,藥明康德2019年擬分紅的金額達到了5.56億元,占凈利潤的30%。公司自2018年上市以來已連續兩年分紅占凈利潤的30%,每年均每10股轉增4股。
擬定增募資不超65.28億元
在披露年報的同時,藥明康德還對外發布了定增預案,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不超過7500萬股,募資不超過65.28億元。募資將用于在無錫、常州、上海等地的藥物生產研發、技術升級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募資金額為19.5億元。
藥明康德方面強調,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將實現公司產能擴充,幫助公司進一步強化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尤其是CDMO/CMO的服務能力。公司CMOD/CMO板塊業務收入近幾年增速明顯,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了33.40%。截至2019年末,公司處于臨床前、臨床和商業化各個階段的項目分子數近1000個,其中臨床III期階段40個分子、已獲批上市的品種21個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無錫合全藥業新藥制劑開發服務及制劑生產一期項目建成后,公司將能夠為客戶提供制劑從處方前開發、處方開發和臨床用藥的生產服務,并將形成年產5億片片劑,10億粒膠囊劑,1500萬瓶針劑的商業化生產能力。
華金證券分析師周新明及王睿分析稱,此次定增對于公司的產能擴張和技術平臺提升均有積極作用,有助于公司業績進一步攀升。隨著新技術和新產能建設的逐步完成和公司品牌效應的增強,CMO/CDMO業務有望再上一個臺階。
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的對象為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截至目前,尚未確定發行對象。此外,公司董事會宣布已批準建議發行H股,公司將向不少于6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6820.54萬股新H股。
國海證券分析師樊磊則認為,在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門檻大幅提高之后,未來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可能更多的會以競價發行為主。新要求意味著戰略投資者的門檻大大提高。除非該投資者確實能對上市公司發展起到戰略性的幫助作用,否則難以以定價的方式享受以較大折價率入股的優惠。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