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今年以來,中短債基金站上風口,新發數量和規模都在快速增長。
在興業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基金經理王卓然看來,因前期權益市場整體表現低迷,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避險需求上升,大量資金涌入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類產品,而隨著貨幣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進入“1”時代,其收益表現已經難以滿足更多投資人的收益回報要求。
“中短債基金作為短期理財的一種補充,主要投資于流動性較好的中短期債券,其風險收益特征高于貨幣基金,追溯歷史業績來看,長期業績表現也優于貨幣基金,在嚴控風險的情況下,可有效承接因貨基收益率下行而外溢的資金。”王卓然認為,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機構的大類資產配置中,中短債基金都可以很好地匹配較低風險偏好的投資需求。
展望后市,王卓然認為,在經濟總體承壓、流動性環境寬松、信用擴張緩慢的背景下,短期內債券利率系統性上行的風險有限。眼下,王卓然將重點關注債市的三個維度:疫情走勢變化、增量政策力度和信心修復的程度。隨著疫情緩解,市場做多情緒有所減弱。王卓然補充說:“下一個觀察的信號就是增量政策落地的情況,需關注經濟修復的斜率和資金面的變化。整體判斷,債市仍將維持窄幅震蕩的格局。”
(編輯 張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