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基金頻道 > 基金經理訪談 > 正文

    宏利基金莊騰飛:關注周期類資產長期投資機會

    2024-06-05 14:15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王寧

        今年以來,周期類資產市場行情火爆,尤其以貴金屬、有色金屬、油氣為代表的資源類板塊表現較為活躍。作為一線老兵,宏利基金宏觀策略投資部副總經理莊騰飛擅長宏觀利率分析和政策周期研究,通過對金融和周期板塊細致的行業比較和個股挖掘,力爭獲取長期穩健的超額收益。

        近日,上證指數在3100點反復震蕩,周期股后續行情如何?莊騰飛對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周期類和紅利類風格資產可長期關注: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金融市場有效性迅速提升;另一方面,隨著投資者結構更加完善和成熟,在全球經濟周期逐步企穩回升下,海外通脹和利率中樞逐步上抬,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也會有較好長期表現。

        挖掘周期類資產價值

        具有近15年投研經驗的莊騰飛,目前負責權益團隊總量研究和金融地產行業研究,同時負責管理宏利市值優選混合基金和宏利周期混合基金。

        作為周期類紅利風格產品,宏利市值優選混合基金投資上聚焦金融與周期板塊,以周期股作為增量資產配置,以紅利股做底倉。宏利周期混合基金在基金投資上長期聚焦傳統周期板塊,重視中上游如能源資源品、有色等板塊,定位稀缺和風格清晰,投資上力求做到重視回撤管理,力爭長期穩健向上。

        基金定期報告顯示,莊騰飛很早就關注到周期類資產的投資機會,并在2023年逐步配置了紫金礦業、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鋁業等周期股。他向記者介紹說,2022年年初,資產配置上做了比較重要調整,投資組合方向更加聚焦,聚焦到金融周期領域,即周期類紅利風格方向,這也是他比較擅長的領域,與日常研究工作高度相關。

        今年一季報顯示,莊騰飛在管產品在周期資源品、金融業等都有較高配置,哪些因素促使加大對這些行業的配置?如何做到對周期資源品的前瞻布局?

        莊騰飛表示,2024年將是全球需求共振的一年。“在這樣背景下,2023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出現第二輪上行行情,我們及早關注受益經濟復蘇的機械和化工板塊,遠期也考慮關注有色金屬等領域投資機會。我們從2022年上半年就開始重點關注周期板塊,也逐步增加相應的周期風格資產配置。”

        這種前瞻布局、低位配置讓市值優選產品業績表現優異。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年內宏利市值優選混合收益率21.15%,同類排名57/4168;2023年,宏利市值優選混合收益率5.23%,同類排名128/3479,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11.38%。

        紅利風格資產仍具備吸引力

        就當下市場機會,在莊騰飛看來,紅利風格資產仍然具備一定吸引力。“相比其他消費、醫藥、新能源、TMT等主流成長風格產品,目前國內的紅利策略產品還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在最近的12個月-18個月時間內,高分紅風格產品主要集中在被動類,但更多是常規的配置策略。”他說,未來會專注于周期類紅利風格資產的投資,并聚焦金融和周期領域,簡單來說,以周期股作為增量資產配置,以紅利股做底倉。

        莊騰飛認為,要在紅利策略上力爭獲取超額收益,一方面要長期專注,因為高分紅風格產品收益空間和彈性都有限,是一個慢變量產品,需要通過時間去積累和分享上市公司的內生增長和紅利,以及未來潛在的公司估值重估收益。另一方面,資產管理人要對所投的高分紅行業領域有長周期的準確判斷和深刻認知,因為高分紅投資的核心壁壘是對企業長期填權能力的研究與把握,而企業長周期的經營和盈利趨勢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股票的長期填權能力。

        “從長周期布局上,建議高度關注周期類紅利風格資產,包括金融行業和周期能源資源品行業。”莊騰飛表示,比如國有銀行、能源油氣、煤炭、銅金有色、機械化工等方向。

    (編輯 閆立良)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