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想象一下,在文娛領域,AI(人工智能)技術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漫畫師,將人們天馬行空的想象用畫面呈現;在交通領域,AI成為智能交通的指揮官,合理規劃路線,緩解擁堵,讓出行更加順暢高效。在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人工智能產業充滿了想象力和創新變革潛力,AI融合應用也是在京召開的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下稱“大會”)的重要主題之一。
7月3日,大會主論壇之一“人工智能融合應用發展論壇”提出“聚焦應用落地、場景驅動”的口號。在大會線下活動“數字經濟體驗周”上,眾多企業在AI技術落地應用方面帶來了實踐成果,其中LBE(大空間劇場)體驗項目吸引了很多觀眾。
北京廣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LBE劇場的現場引導員小姜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為配合體驗周活動,帶來了《絲綢幻旅》《演進中的思維》等VR沉浸式體驗項目。傳統游戲開發受限于人工設計產能,而AI與VR的結合實現了游戲世界的無限延展,使游戲世界從“預設劇本”轉變為“開放宇宙”,為玩家提供了真正的探索自由,AI算力需求也推動著VR設備持續迭代。

游客在LBE劇場游戲 郭冀川/攝
游戲產業以其獨特的交互性、沉浸感和數據密集型特征,正在成為AI技術落地最快的試驗場。在大會的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交流體驗區,中影年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經理張錫向記者介紹,公司帶來了一款基于AIGC的3D內容創作工具“年年彩椒”,現場觀眾只需要說出自己喜歡的虛擬人物形象特征,比如外貌、性格、職業等,這款神奇的工具就能在短時間內生成逼真的3D形象。

現場觀眾正在制作3D形象 郭冀川/攝
張錫說:“過去,3D建模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手工制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而現在,借助AI的力量,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地參與到3D內容創作中來。這將為游戲、影視、動畫等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和發展機遇。”
人工智能融合應用也為傳統產業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以制造業為例,在智能工廠中,人工智能正加速與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深度融合。歐必翼太赫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孫瑩向記者展示了以工信部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為基礎的可信底座,整合了AI、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關鍵技術,具備組件化、模塊化和可配置的AI及大數據能力,能夠為政府部門、企業總部、產業園、工廠等不同領域,快速構建從底層基礎設施到應用的數字化產品及解決方案。
孫瑩說:“憑借這一強大的平臺能力,我們打破了傳統技術服務的局限。以往,技術服務往往只是單純地為客戶提供數據方面的支持,而如今,我們不僅能夠提供定制化的數據技術服務,根據客戶的具體業務場景和數據特點,量身定制最適合的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和應用方案,確保數據能夠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而且,我們還能深度參與運營服務。”
人工智能融合應用也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有助于構建智慧城市和安全社會,在城市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實現對城市交通、能源、環境等方面的實時監測和智能調控,例如,智能交通系統通過分析交通流量數據,優化信號燈配時,緩解城市擁堵問題。
在此次大會上,蘑菇車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AI大模型MogoMind入選“北京人工智能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蘑菇車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趙仁杰向記者介紹,通過MogoMind大模型擔任云端“全局大腦”,聯動路側的感知、通信、計算設備,可以實現交通環境實時數字化,并將關鍵信息下發至周邊車輛,提升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車輛的感知與決策能力。
趙仁杰說:“我們希望將大模型訓練完成的一些成熟應用廣泛賦能給平臺、車企等合作伙伴。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障我們感知到的物理世界數據形態可以與汽車、機器人、無人機、機器狗等各類智能體完成實時交互。而且,未來這些數據的應用場景還將進一步拓展。”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