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7月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到,近年來,稅務部門認真落實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支持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推動政策紅利精準快速直達經營主體,更好服務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數字經濟、高技術產業、機器人產業三個領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5月底結束的2024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顯示,三個領域共減免企業所得稅1.97萬億元,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2%,持續發展壯大。
“上述三個領域整體發展態勢良好,稅收優惠政策助力效果明顯。”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97萬億元的減免稅額充分體現了稅收優惠政策對新質生產力領域的大力支持,有力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使企業能夠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生產、市場拓展等環節,進一步增強自身競爭力。同時,三個領域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2%,這樣的增長速度反映出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為整體經濟的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具體看這三個領域,數字經濟持續發力。2024年度,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5.9%、2.7%。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1.5%、13.2%。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等13家頭部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1.9%、19.7%,彰顯數字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深度賦能。
高技術產業不斷突破。2024年度,醫藥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8.9%、7.5%。
“高技術產業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盈利能力持續增強,逐漸成為經濟增長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部分之一。”宋向清說。
細分行業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1.7%、7.5%,航空航天產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5%、26.3%,高端制造領域發展再上新臺階。
宋向清表示,我國在高端制造等關鍵領域的加速突破,不僅提升了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也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機器人產業蓄能提速。機器人領域步入發展快車道,近兩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平均同比增長10.2%,發展勢能持續釋放。細分領域看,特殊作業機器人、服務消費機器人、工業機器人2024年度同比分別增長28.4%、12.4%、7%,多場景應用加速落地,為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不折不扣落實落細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不斷深化拓展“政策找人”,讓應享的快享盡享。同時,依法嚴厲打擊違規享受、惡意騙取稅費優惠等違法行為,堅決防止政策“紅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持續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提供強大助力。
(編輯 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