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2月10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1229億元,同比增長25.8%。
“在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各項減稅降費措施落實有力,取得積極成效。2019年全年減稅降費將超過2.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2%。”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受益最多的是制造業和小微企業,使數千萬家企業和數億人民群眾享受到了政策紅利,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加了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促進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穩定投資和擴大就業,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穩定發展。
據財政部測算,減稅降費拉動2019年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為保持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有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相關稅收收入同比下降或增幅明顯回落。減稅降費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有力支撐了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平穩運行。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稅收收入增長1%,增幅比上年回落7.3個百分點,涉及減稅降費的主要稅種收入下降或增幅明顯回落:國內增值稅增長1.3%,增幅比上年回落7.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企業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收入下降6%,主要受降低增值稅稅率和實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的影響;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下降6.3%,主要受降低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影響;個人所得稅下降25.1%,主要受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實施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影響;企業所得稅增長5.6%,增幅比上年回落4.4個百分點,主要受提高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和工業企業利潤下降影響。
另外,2019年印花稅2463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1229億元,同比增長25.8%。
有關負責人表示,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及國有資源資產收入增加等帶動非稅收入較快增長,涉企收費繼續下降。
2019年,全國非稅收入32390億元,比上年增加5433億元,增長20.2%。其中: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720億元,同比增加4146億元,增長1.2倍,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約15個百分點。主要是中央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6100億元,同比增加3600億元,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約13個百分點。
地方也采取國企上繳利潤等方式,積極應對預算收支平衡壓力。2019年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8063億元,同比增加987億元,增長14%,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約4個百分點,主要是地方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等非經營性資產收入集中入庫。
2019年罰沒收入3061億元,同比增加402億元,增長15.1%,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約1個百分點,主要是法院等罰沒收入增加較多。同時,涉企收費繼續下降:教育費附加等專項收入同比下降5.2%;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在2018年大幅下降17.4%的基礎上,2019年又下降1%。
有關負責人指出,近年來我國出臺的減稅降費措施是制度性、持續性的,多年實施下來,疊加累積效應很大,企業減負會越來越明顯。2020年,財稅部門將繼續落實落細各項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按照“三個確保”要求,密切關注各行業稅負變化,特別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響,及時研究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堅決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該降的費降到位,持續發揮減稅降費政策效應。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