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宏觀經濟 > 正文

    13年匯改紅利:企業換匯居民出國更方便了

    2018-08-05 22:43  來源:證券日報 傅蘇穎

        ■本報記者 傅蘇穎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外匯非常短缺,美元可以說是一元難求,甚至連當時老百姓的外匯匯款都被看成重要的外匯來源。”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回憶道,“當時,由于國家外匯稀缺,為了鼓勵外匯流入,國家除了用人民幣等值兌換老百姓手中的外匯之外,還會額外給一定數量的外匯券。這種外匯券相當于優惠券,持有它,可以去特定的商店購買進口商品。這在當時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

        30多年后的今天,中國城鄉居民都可以持有外匯,無論是出國留學、旅游都可以方便地兌換外匯,可謂今非昔比。同時,國內到處都可以買到進口商品,外匯券也早已退出歷史舞臺。“這在改革開放初期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連平感嘆到。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匯改的步伐也從未停歇過。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進程始于2005年,“中間價”和“波動幅度”是中國特色的匯率形成機制的兩大組成部分。2005年匯改結束了人民幣長達10年的“固定匯率體制”。從那時起,人民幣匯率總體上經歷了“對美元單邊升值”和“開啟雙向波動之旅”兩個階段。

        2015年8月11日,央行啟動新一輪匯改,人民幣匯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對一籃子貨幣保持相對穩定,雙向波動的特征更加明顯。

        “匯率變動對一個國家的房市、股市、債市都會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匯率是我買賣股票的一個重要參考變量。”一位有著18年股市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匯率作為一個重要的市場價格因素,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凸顯。我國有管理的匯率形成機制,對于穩定人民幣匯率和防止匯率風險有著重要意義,也是確保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

        8·11匯改后匯率趨于穩定

        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做市商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8·11匯改后,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提升,市場供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開始發揮基礎性作用。

        從那時起,央行不斷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和結售匯相關規則。中間價形成機制從參考市場匯率到2015年年底增加CFETS一籃子貨幣指數,再到2016年年底進一步擴充一籃子貨幣種類,再到2017年5月底引入逆周期因子,最終形成“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逆周期調節因子”的新機制。

        業內人士表示,8·11匯改后,當外匯市場面臨較為嚴重的非理性行為時,央行及時運用包括外匯風險準備金和逆周期因子在內的政策組合拳,打破了人民幣對美元單邊貶值預期,防止人民幣進一步偏離合理水平。

        而自去年9月份以來,央行又相繼取消了匯率風險準備金,將逆周期因子調為中性。業內人士認為,將央行逆周期因子調為中性,是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已基本成熟的一個標志。

        “基本穩定是近兩年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特點。”連平表示,整體來看,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在1:6-1:7之間,區間波動幅度在10%上下。從國際主要貨幣的匯率來看,人民幣處于相對穩定態勢,這對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總體來看,對一個開放度比較高的國家來說,匯率不要出現趨勢性的貶值,也不要出現趨勢性的升值,能夠在一個合理均衡水平上下波動,保持相對穩定,這也是當前人民幣匯率政策所追求的目標。”連平表示。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