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昨日,一位參與過規劃草案的專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中央有關負責人到粵港澳地區進行調研,結合最近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相信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會很快出臺。
中國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助力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有望引領新一輪改革開放??紤]到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與高端人才來源,且已形成科創企業集聚,加上擁有港交所與深交所兩大交易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或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方向,不僅會給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持續的增長潛力,還有助于維護優美的自然環境。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港澳和廣東應以更加創新的精神和創業的態度來拓展合作領域。三地更可利用雙方既共通又互補的金融優勢,考慮在深圳前海地區或珠海橫琴或廣州南沙共創一個“大灣區交易所”或者“大灣區交易平臺”。該交易所可考慮由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和管理,在交易所的規則、制度和技術等設置上進行創新,當中既采用內地和香港股市現行的標準,又吸納美國交易所或歐洲大型交易所的規則,通過這種中西結合的方式來創建新交易所。同時,“大灣區交易所”或者“大灣區交易平臺”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易所進行“互聯互通”,在“大灣區交易所”或者“大灣區交易平臺”上市的企業,也能在沿線國家的交易所同時上市。
梁海明表示,新型“大灣區交易所”或者“大灣區交易平臺”的出現,可以吸納原本計劃前往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以及已在美國上市有意回歸的中國企業轉往新交易所上市,這無疑可鞏固和進一步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地位和市場份額,同時也能為粵港澳在未來的深度融合上,探索出一個創新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全新、開放的上市平臺以中國為紐帶,可深化各國商界的關系和經濟的聯系,將有助增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