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證指數早盤站上3100點后再次沖高回落,最終收于3090.98點。上證指數自3月4日站上3000點并進入震蕩盤整期以來已經過12個交易日。盤整期內,在各路資金的博弈之下,市場出現了投資風格轉換的跡象。
大盤股接力跑
市場炒作情緒降溫
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節節高漲與市場對熱門概念的炒作情緒密切相關,創業板指最大漲幅一度超過40%。大盤站上3000點后,市場進入盤整階段,以3月13日為分界點,市場情緒在分界點前后出現了顯著變化。
在3月4日至3月12日,創業板指繼續保持了前期領漲優勢,每日表現均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7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3.11%,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僅上漲了0.15%。3月13日后,創業板指數的領漲優勢被取代,單日漲跌幅連續弱于滬深300指數,直到昨日才有所反彈。
兩市成交放緩
績優股成交額逆勢走高
從成交活躍度來看,3月13日創業板熄火后,兩市總成交額顯著下滑。3月14日至今,兩市單日成交額均未超過8500億元,而在3月4日至3月12日創業板主導的行情中,僅有兩個交易日兩市成交額在萬億元之下。
近幾個交易日兩市成交額的下滑與市場炒作情緒的逐漸降溫有關。不過在兩市成交放緩的大背景下,不同投資風格成交趨勢的差異也逐漸浮現。
以不同業績風格為例,2月以來最大漲幅超過50%、風頭正盛的申萬虧損股指數的日成交額3月13日出現跳水跡象,近四個交易日的日均成交額較3月4日至3月13日區間內下滑了23.71%。
而申萬績優股指數成交額則是自3月14日至3月18日連續上漲,3月18日的成交額更是在大盤站穩3000點以來首次超過虧損股指數,達到了區間內單日成交額最大值。
業績風格指數的成交走勢差異不是個例。證券時報·數據寶按照業績、估值、股價和市值四個維度對不同市場投資風格個股在3月14日前后的日均成交量進行了統計。
結果顯示,代表價值投資風格的績優股指數、低市盈率指數、高價股指數和大盤指數3月14日以來的日均成交下降幅度均小于代表了情緒投資的高市盈率指數、低價股指數和小盤指數。其中,低價股指數的日均成交額降幅超過40%,成交放緩速度最明顯。
四大邏輯支撐市場投資風格轉換
雖然昨日前期暴漲股又出現反彈跡象,但中長期來看仍有幾條主要邏輯能夠支撐市場風格轉換。
其一,缺乏基本面支撐的爆炒股前期漲幅過大,已積累了大量風險。
其二,有券商分析認為市場已進入存量資金博弈階段,炒作個股缺少后繼資金支撐,個股會從普漲進入分化階段。
其三,近期科創板及各項政策利好消息密集出臺,短期利好已得到集中釋放,炒作資金需要挖掘新的炒作熱點。
其四,當前已進入年報密集披露期,市場對業績和基本面的關注度會再度提升。
36股市場風格轉換以來
主力凈流入率超10%
個股方面,3月13日創業板熄火、市場投資風格轉換至今的5個交易日中主力資金凈流入804股,其中36股的主力資金凈流入率超過10%,34股主力資金連續5天均為凈流入。
去除次新股和復牌股,納川股份、農尚環境、三棵樹、兄弟科技和大通燃氣的主力資金凈流入率最高,均超過16%,除納川股份外其余4股近五日累計漲幅均超過10%。在主力資金凈流入率排名前10的個股中,納川股份、閩東電力和三壘股份連續5天均為主力資金凈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