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瀾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眾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業科創板發行上市申報獲受理。上交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信息披露平臺顯示,截至目前共有31家企業上市申報獲受理,其中,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首批進入問詢環節。據相關人士透露,問詢函目前只是發送給申報企業及保薦機構,企業方面作出回復,相關材料才會一并對外公開。
招股說明書顯示,瀾起科技屬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擬融資23億元;博眾精工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保薦機構是華泰聯合證券,本次科創板上市擬融資11.03億元;優刻得屬于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保薦機構是中金公司,擬融資47.48億元。上述3家申報企業注冊地均在華東地區。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瀾起科技的主營產品包括內存接口芯片、津逮服務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等,2018年營業收入175766萬元,凈利潤73688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5.74%左右。博眾精工主要從事自動化關鍵零部件等的研發生產,2018年營業收入251751萬元,凈利潤32301萬元,研發投入占比為11.43%。優刻得是一家第三方云計算服務商,自主研發并提供計算、網絡、存儲等基礎資源,2018年營業收入118743萬元,凈利潤8032萬元,研發投入占比為13.51%。
根據公開披露的申報材料,瀾起科技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等風險,在公司主營產品的下游市場,三星電子、海力士、美光科技等企業已占據超過90%的市場份額;博眾精工主要面臨設計研發成本高、階段性技術不易突破等難點,存在市場開拓失敗、甚至丟失重要客戶的風險;優刻得的收入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領域,若政策調控等對公司下游互聯網企業造成影響,則公司存在運營及業績壓力。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指出,科創板注冊制審核機制下,上交所只審核擬上市公司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信息披露質量是否合格、中介機構核查工作和意見是否到位等,至于公司自身的投資價值,則完全交給市場去判斷。“科創板的審核,為注冊制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也將通過審核過程來逐步界定注冊制與核準制的邊界。短短1個月,注冊制審核的雛形已經顯現。”王驥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