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中國期貨市場將再添“新丁”。近日,鄭州商品交易所發布通知稱,丙烯期貨和期權將于7月22日掛牌交易,同時還發布了丙烯期貨和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
通知顯示,首批上市交易的丙烯期貨合約共計7個,交易代碼為PL,交易單位為20噸/手,交割單位為20噸/手;合約月份涵蓋1月份至12月份,限價指令每次最大下單量為1000手,市價指令每次最大下單量為200手。同時,丙烯期權首日上市交易的合約為標的月份為2601和2602的系列合約,其合約設計框架與鄭商所已上市期權合約基本一致。
近年來,丙烯行業發展面臨需求不足、價格波動大等問題。中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首席專家張有定向記者表示,丙烯期貨和期權上市將進一步完善化工衍生品鏈條,并為丙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強有力的產品庫存保值工具和產品加工區間套期保值工具,有利于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通過充分發揮期貨、期權的價格發現功能,引導市場形成更公允的價格信號,助力基差等貿易模式創新。同時,丙烯期貨和期權的推出還能提升市場流動性,為上下游企業穩健經營和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張有定進一步表示,丙烯期貨可與聚丙烯、甲醇等多個化工品種產生較強的聯動效應,推動完善產業鏈套期保值策略。
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聚丙烯事業部經理吳勇也表示,丙烯期貨和期權的上市將填補化工板塊風險管理的空白。企業借助期貨和期權工具,能夠鎖定丙烯的采購或銷售價格,有效規避現貨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此外,倉單質押、廠庫交割等模式,也為生產型企業開展套期保值和優化成本提供了便利。
同時,在多位期貨公司人士看來,新品種的推出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期貨公司也可以抓住新品種上市這一新機遇,進一步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
五礦期貨產業服務部副總經理邱慧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丙烯行業呈現供需失衡、價格波動率高等特征,丙烯期貨及期權的上市有利于企業的平穩經營和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一是風險管控升級,其為丙烯上下游企業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鎖定未來價格,增強經營穩定性;二是產業鏈閉環成型,丙烯期貨的推出填補了“LPG—丙烯—聚丙烯”的關鍵缺口,還可以聯動甲醇、苯乙烯等品種,構建碳三產業鏈套期保值體系;三是定價權重塑,丙烯期貨及期權的推出,形成了“中國丙烯價格”基準,可實現替代境外報價,提升國際貿易定價話語權,推動基差貿易等效果。
“期貨公司可抓住新品種機遇拓展服務深度,強化丙烯產業鏈投研與定制化套期保值方案的設計能力,優化交割服務及倉單融資,進一步推動向綜合型風險管理服務商轉變。”邱慧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