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5月31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協會發布的《2020-2021年保險資產管理業綜合調研數據(保險資金運用專題)》顯示,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認為2020年和2021年資金運用面臨的最主要風險為信用風險。2020年,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投資人才的人均投資資產規模為56億元,較上年增長12%。
為推動保險資產管理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提高保險資金運用及保險資產管理的市場化水平,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銀保監會資金部的指導下,已連續六年開展綜合調研,全面摸底、梳理保險資金運用及保險資產管理情況。
2020-2021年綜合調研共分為“保險資產管理專題”和“保險資金運用專題”兩大部分,協會于4月-5月期間就兩部分內容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共舉辦了三場“綜合調研成果工作交流會”。共有來自200余家保險集團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受托管理保險資金的公募基金公司及證券公司的400余位嘉賓參加了系列會議。
被調研險企投資資產規模增速為14%
調研數據顯示,保險資金持續穩健配置,整體保持以債券、銀行存款(含現金及流動性)和金融產品為主的配置結構。2020年,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配置資產規模前三為債券、銀行存款(含現金及流動性資產)和金融產品,合計占比67%,與2019年比例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具體來看:債券占比38%,較上年上升近4個百分點;銀行存款(含現金及流動性資產)占比15%,較上年上升近1個百分點;金融產品占比14%,較上年下降近4個百分點;股票占比9%,較上年上升近1個百分點;股權投資占比8%,較上年上升約1個百分點。

從增速來看,2020年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整體投資資產規模增速為14%。其中,利率債、現金及流動性資產和境外投資增速為前三,分別為44%、42%和38%。
投資方式較為多樣,其中業外管理人管理保險資金規模連續兩年較快增長。目前,行業已形成了自主投資、委托關聯方保險資管公司、委托非關聯方保險資管公司和委托業外管理人的多種投資方式。
2020年,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采用委托關聯方保險資管公司方式的投資規模占比最高,達到73%。
2020年,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在不同投資方式下配置品種存在一定區別:“自主投資”方式下,以債券、股權資產、金融產品和銀行存款的配置為主,合計占比62%;“委托關聯方保險資管公司”方式下,以債券、金融產品、銀行存款和股票的配置為主,合計占比71%;“委托非關聯方保險資管公司”方式下,以債券、金融產品、股票和境外資產的配置為主,合計占比83%;“委托業外管理人”方式下,以債券和股票的配置為主,合計占比81%。

被調研險企共有3661名投資人才
2020年,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共有3,661名投資人才,較上年增長近2%;從人員結構看,壽險、產險前中后臺的梯隊較為明顯,集團、再保險中臺人員數量占比較高。

2020年,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投資人才的人均投資資產規模為56億元,較上年增長12%。其中,壽險的人均投資資產規模最高,達到66億元。

從風險類型分布看,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認為2020年和2021年資金運用面臨的最主要風險為信用風險。
2020年,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股權投資包括未上市企業股權、股權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計劃。其中,以未上市企業股權(非保險類)和股權投資基金(非保險系)為主,合計占比65%。
從不同機構類別來看,2020年各類機構的股權投資方式有所差異:壽險、產險以未上市企業股權(非保險類)和股權投資基金(非保險系)為主,分別占比75%、68%;集團以未上市企業股權為主,合計占比98%;再保險以股權投資計劃和未上市企業股權(非保險類)為主,合計占比68%。
從不同投資方式來看,2020年直接股權投資和間接股權投資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增速分別達到7%和14%。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