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眾健康管理需求的上升,大健康產業鏈正吸引各路資本趨之若鶩。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獲悉,繼年初中國太保攜手紅杉中國推進大健康產業的長期投資布局后,多家中資、合資保險公司也正計劃以新設或參股的形式,延伸大健康產業鏈。
“我們計劃成立一個產業并購基金,發揮保險資金的長期優勢,聚焦互聯網醫院、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數字醫療、醫??刭M等互聯網診療、醫藥電商和醫療信息系統的投資機會。”一家壽險公司高管告訴記者,公司股東層面基本達成一致,未來3至5年規劃中,大健康戰略擺在首位。
在疫情催化下,健康險業務持續快跑,去年全年實現保費收入8172.71億元,同比增長15.66%,與車險體量接近,成為保險市場僅次于壽險和車險的第三大險種。然而,競爭亦同樣激烈,并非所有保險公司都能同時斬獲“面子(保費)”和“里子(利潤)”。在此情況下,健康管理成了保險公司筑高壁壘、增強盈利的有效手段。
保險公司跨界轉型的另一個深層次動因,則源于長期利率下行和行業增長的多重壓力下,擬通過產業并購來轉變商業模式。隨著客戶年齡結構的不斷優化,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深,保險消費習慣的逐漸成熟,單一的保險產品、單一的線下或線上渠道已經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疫情加速了這一轉變的進程,客戶對于產品、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需求越發強烈。
“我們發現,消費者在投保健康險的同時,更看重的是保險公司能否提供相關健康醫療服務,而不僅僅是事后給予理賠。所以,以保險產品為載體,進一步擴展和豐富保險產品的內涵和外延,為客戶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服務,將成為各保險公司做大健康險業務的主要途徑。”一家健康險公司高管說,這在業內已經達成共識,未來的趨勢就是構建“渠道+產品”的雙輪驅動策略,升級保險產品與服務供給,最后搭建“壽險+健康+醫療+養老”的服務生態圈。
除了大健康之外,保險公司也在尋求汽車產業鏈的并購協同機會。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多家位列國內財險業“第一梯隊”的公司擬通過并購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實現車險和汽車生態的閉環。
一家財險公司高管道出了背后的動因:“新能源車加速了汽車信息化浪潮,海量的數據和新的銷售模式將深刻改變車險的定價方式和銷售方式。財險公司一定要抓住車聯網發展機遇,重點關注信息化程度更高的O2O汽車維保、新能源車制造行業和車聯網及車載設備行業的投資并購機會。這方面,可以參考中國平安收購汽車之家的成功案例,在取得豐厚財務回報的同時,也獲得了汽車生態關鍵的流量入口。”
在大健康、互聯網、汽車等產業鏈的跨界投資上,已有多家保險公司大膽試水,并嘗到了甜頭,同時亦有不少經驗教訓值得借鑒。一位參與過并購的保險業人士直言,成功的并購整合背后是對產業的深入理解和經驗積累,保險公司要跨產業鏈進行整合,仍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