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奧來德:闖出OLED國產路

    2025-07-29 23:37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馬宇薇

        當下,顯示技術加速迭代,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屏幕已成為新型顯示領域的技術支柱,主導著消費電子行業的產品生態與發展格局,引領“視”界革命。

        在這一賽道上,走過20年春秋的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來德”)可謂先驅者。從2005年吉林大學實驗室起步,到2020年國內“OLED材料設備第一股”、吉林省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再到躋身國內少數既掌握OLED材料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又具備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如今的奧來德,已成為OLED產業鏈上游的代表性民營企業,構建“材料+設備”雙輪驅動的發展業態,助推國產OLED實現自主可控。

        在奧來德成立二十周年、上市五周年之際,《證券日報》記者走進奧來德工廠,探尋其成長密鑰。

        追光啟航:

        進軍空白領域“錨”發展

        OLED產業鏈分為上中下游三個環節,國內投資多集中于中游的面板制造環節;而上游直接影響OLED成本和良率的有機發光材料、蒸鍍機設備等,因技術門檻高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要想打破OLED行業受制于人的局面,關鍵是擺脫上游技術封鎖。

        面對這一競爭格局,奧來德圍繞OLED有機發光材料及蒸發源設備兩大核心業務板塊,前瞻性布局了PSPI材料、封裝材料、鈣鈦礦材料、PR材料,以及8.6代蒸發源設備、小型蒸鍍機、鈣鈦礦蒸鍍設備等產品。

        走進奧來德長春總部展廳,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塊塊搭載自主研發有機發光材料的顯示屏色彩變幻,6代、8.6代蒸發源設備模型依次陳列。墻面展柜中,靛藍、橙黃、墨綠、緋紅……各色有機發光材料整齊擺放。

        但回望奧來德二十年的成長軌跡,卻并非絢麗多彩。2005年,全球OLED產業發展重心主要在日韓,少數外企憑先發優勢占據了全球OLED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彼時,中國的OLED產業的發展幾乎是從零開始。

        就在這一年,奧來德創始人、董事長軒景泉接觸到吉林大學超分子實驗室的OLED材料項目。憑借對國內OLED產業崛起的堅定信念,軒景泉組建了一支研發團隊,并于當年6月份成立奧來德,與“OLED”諧音。

        “好材料是什么標準、技術難題怎么解決,這些都不知道,就像在黑暗中拼圖。”回憶二十年前創業初期,奧來德董事、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馬曉宇感慨萬千。資金匱乏、人才短缺、技術基礎薄弱、設備差距……困難重重。

        接下來的五年,奧來德總計投入超5000萬元,研發成果卻毫無進展。直至2010年,韓國三星推出首款OLED屏手機,軒景泉隨即帶隊赴韓考察。10天探尋,不如說是一場“技術解碼”,奧來德的發展路徑自此清晰。

        “必須與世界同行。”軒景泉說道,“攻技術、強產品、拓版圖,既要讓中國平板企業用上自主研發的OLED材料,更要讓中國的OLED材料躋身全球市場。”

        此后,奧來德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產品研發節奏與產業化落地步伐。終于,奧來德拿下高純度有機發光材料量產技術,讓多種曾“束手無策”的材料接連實現國產化。

        最新市場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企業在全球OLED市場的整體份額已突破40%,實現歷史性跨越。奧來德自上市以來,材料業務也已連續五年保持營收穩健增長。接下來,公司仍將朝著“OLED材料與設備領域國際知名的研發、制造企業”目標邁進。

        逆光突圍:

        觸及顯示材料新高地

        從材料端來看,OLED材料包含發光層材料和通用層材料,其中,發光層材料包括主體材料和摻雜材料,其供應被美、德、韓、日等外國廠商所壟斷。受海外專利保護體系制約,國內OLED終端材料制造工藝的發展一度受到限制。

        從設備端來看,優質蒸鍍機及蒸發源成為國內企業難以觸及的“高地”,這直接導致國內面板生產良率長期在低位徘徊。

        為了破局,2012年,奧來德組建專項研發團隊開啟蒸發源自主研制工作,成功開發出6代線蒸發源,并于2017年10月份投入量產,其憑借優良性能迅速占領市場,打破了國外壟斷。次年,奧來德蒸發源收入突破1.5億元,公司至今仍是蒸發源的唯一國內生產商,推動我國OLED面板產業實現關鍵部件自主可控,破解國內6代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產線技術困局。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院士歐陽鐘燦表示:“作為OLED產業鏈的核心環節,關鍵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是我國顯示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關乎國家在全球顯示領域的競爭力。創新之路從來都不是坦途,但正是因為在關鍵領域敢于突破、勇于擔當的企業,才讓我國科技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我們業內有句話——‘只做一二,不三不四’,本質是對頭部效應的極致追求。對于奧來德這樣身處技術密集型行業的企業而言,科技屬性決定了企業的護城河必須是創新,唯有通過系統性、迭代式創新構筑技術壁壘,才能在‘要么領先、要么淘汰’的賽道上,真正掌握引領產業變革的話語權。”軒景泉說道。

        在奧來德有機材料合成車間,回蕩在記者耳邊的是隆隆作響的機器轟鳴,看到的是操作人員在控制系統上精準敲定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壓力、攪拌轉速等參數,隨即俯身將灰白色原料粉末倒入反應釜。流水線與機械臂默契聯動,一罐罐OLED有機發光材料接連下線。

        “我們自主研發的材料具備高量子效率、高亮度、長壽命等優勢。”奧來德生產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論克”計算的有機發光材料,看似是普通的粉末,實則是OLED顯示屏的“心臟”,特點是專利壁壘高、研發難度大、終端材料純度要求高、生產流程復雜。

        面對顯示領域的升級迭代,奧來德形成“材料—設備”的協同迭代機制。這種“工藝倒逼材料升級”的路徑,讓奧來德接連攻克紅光、綠光等材料的量產技術,打破了國外企業對OLED核心材料的絕對控制。

        截至目前,奧來德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1000項,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過90%,公司的產品和技術已實現國內面板企業全覆蓋。

        奧來德董秘鄭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與面板廠商的綁定已從單純的業務合作邁向深度融合。當面板廠商有新型產品研發需求,雙方會第一時間共享工藝數據并組建聯合研發團隊攻關。這種緊密聯動既縮短設備迭代周期,又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形成了互利共贏的產業生態。”

        2024年首季,中國OLED產業迎來里程碑式跨越,國產OLED屏幕產量實現對韓國的首次反超,躋身全球產量領先行列。

        “蒸”光添彩:

        重塑OLED產業生態

        五彩斑斕的OLED屏幕,其實是“蒸”出來的。

        在OLED制造過程中,真空蒸鍍機是關鍵核心設備,蒸發源作為真空蒸鍍機的核心組件,其性能指標如溫度控制精度、移動穩定性等,對薄膜的厚度均一性、表面平整度以及最終產品的良品率起著決定性作用。

        “從工作原理來看,具備高精度和高穩定性的蒸發源,才能確保蒸鍍過程中有機材料的均勻分布,從而滿足OLED面板對顯示性能的嚴苛要求。”馬曉宇表示。

        如今,全球OLED產業正迎來向中大尺寸應用領域突進的關鍵階段,OLED技術正不斷突破應用場景邊界,產業亟待以底層技術創新突破現有工藝局限。在此關鍵時刻,奧來德正以兩大路徑實現行業新跨越,重塑產業新生態。

        “一是提前布局高世代蒸發源技術開發和儲備,并通過相關項目進入鈣鈦礦電池設備和材料領域;二是緊密圍繞產業技術的前沿發展需求,針對下一代發光材料及關鍵高分子功能材料提前進行系統性的技術布局與儲備。”奧來德副總經理軒菱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今年7月份,奧來德位于吉林省長春市的北湖OLED材料新工廠正式開工,標志著公司已邁入全新發展階段。

        軒菱憶表示:“該項目是長春新區2025年重點護航的‘一號工程’,將開展OLED顯示用關鍵功能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助力OLED全產業鏈實現安全可控。”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梁新清表示,我國雖為全球最大面板生產基地,但部分關鍵材料仍依賴進口。奧來德旗下新基地建設將助推顯示產業從“材料進口”向“材料國產”轉變。

        在業內看來,奧來德從技術攻堅期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產品迭代期的“小步快跑”,再到如今生態構建期的“協同共進”,公司有望持續以技術創新為引擎,在關鍵材料領域不斷突破壁壘,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 <kbd id="yqwgi"><tr id="yqwgi"></tr></kbd>
  • <source id="yqwgi"></source>
    <li id="yqwgi"><rt id="yqwgi"></rt></li>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