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第二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資本市場與現代金融體系》。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論壇時發表重磅講話,他的發言中涉及科創板、外資引入等多個當前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也讓投資者對于今年的資本市場改革有一些期待。
1
建議取消新股首日漲停板?
方副主席認為不夠活躍成了A股市場交易的主要矛盾,將采取措施,使交易進一步活躍。從他的講話中可以看到未來資本市場改革的發展方向:把存款變成股權融資,借此穩定或降低杠桿率。要實現這個目標,一個方面是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另一個方面是把存款吸引進股市。
方星海在第二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表示,新股上市首日有44%的漲停板限制,第一天價格漲了44%,沒有交易量,“沒有交易量的價格是虛幻的、不準確的價格”。他認為,人為限制導致價格不合理,而且前幾天都沒有交易量,非常不合理。“首日漲停板這個事情要研究,我個人覺得應該取消”。
方星海今天的這番表態針對的是新股上市后的運行態勢及相關發行制度的變化,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自2014年1月24日貴人鳥以43.96%的首日漲幅上市以來,此后5年中,先后上市的1000多只新股首日的漲幅幾乎都是44%。
事實上,現今A股市場,由于一些市場投資者存在對新股不切實際的幻想,新股與老股存在較大的價格差距,中介機構在現有機制下實際上并沒有承擔包銷風險,上市公司首先按上限定價。上市之后,在炒新追新一族熱捧中,一些次新股出現連續漲停板的瘋狂,由此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輸入大量泡沫,需要漫長的時間來進行消化,這也是目前A股市場的一大頑疾。
2
A股“炒新”之風將止?
2018全年,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102家,除去尚未詢價的七彩化學,2018年全年新股合計募資規模大約1340億元,除去募資規模較大的創新企業工業富聯,傳統渠道IPO全年募資大約在1070億元,較2017年合計約2180億的募資規模明顯下降,主要是因為2018年新股發行速度較前幾年明顯放緩。
由于新股發行速度的放慢和監管審核的嚴格,市場對于新股的期待日漸增加,因而產生了一些不良風氣——例如A股“炒新”。炒新讓IPO得以延續下去,卻極大地放大了二級市場的投資風險,同時也為原始股東解禁后的高位減持創造了條件。在A股市場,為了維持新股發行的順利進行,A股流行“炒新”的習慣,營造“新股不敗”不健康的氛圍。對于市場對新股的炒作,監管層已經開始有所動作。不過在市場對于新股受追捧習慣一時難改,還需要一些時間。
市場中有聲音稱,“炒新”是A股市場的“毒藥”,而2018年以前,新股破發在市場中是一件罕見的事情,卻在2018年頻頻發生,這個卻與港股市場有所類似。
2018年港股新股大量上市,卻大面積破發的現象值得A股思考。2018年香港市場已有逾200只新股上市,募資總額超過2800億港元,募資額高居全球榜首。港股破發近70%,而且首日破發超40%,充分體現了自由市場的特點,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結合風險共擔,買新股也是有風險的,并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對于港股市場的破發潮,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無論是由何種原因造成的,市場總有自動調節的功能。近來隨著市場進入調整,一些發行人已經開始理性地調整發行價格區間或發行規模。這是非常良性的互動,說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正在發揮作用。”
當前監管層著力強化監管的思路使得A股市場運行生態發生了明顯變化,“炒新、炒差、炒殼”的投機氛圍明顯降溫,在很大程度上讓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回歸。而經過去年以來幾次大的市場波動,目前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有所下降,短期A股缺乏系統性機會,市場具有一定的存量博弈特征。這種情況下,在一些基本面不錯的板塊會產生一定的資金抱團現象,部分藍籌股因此具有較好的表現。
而隨著科創板進程的不斷推進,注冊制將至,市場活躍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對于“炒新”,A股投資者須有清楚的認識,意識到新股破發風險仍不可避免,這些都將使A股市場的投資導向進一步向優質企業靠攏,投機風氣或被遏制。長遠來看,對于中國資本市場整體健康長遠發展有長足好處。
00:29 | 共話科創板 寄語新未來 |
00:24 | 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頭部影視公司尋... |
00:24 | 京東領投3家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 密... |
00:24 | 人形機器人企業頻攬大單 加速“解... |
00:24 | 行業景氣度提升 風電零部件上市公... |
00:24 | 下游訂單放量 多家汽車零部件公司... |
00:24 | 清涼經濟乘“熱”而上 家電上市公... |
00:24 | 上半年55家房企累計交付規模超50萬... |
00:24 | “十四五”期間民航業高質量發展成... |
00:24 | 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政策調整 部分... |
00:24 | 供需兩端支撐 鉑金價格年內漲超五... |
00:20 | 公募FOF選基策略揭曉 多元資產框架...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