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豪悅
7月下旬,多部國產高口碑影片陸續上映,展開票房角逐。7月21日,《長安的荔枝》與《羅小黑戰記2》分別位列單日票房第一位和第二位。其中,《長安的荔枝》豆瓣評分達到7.7分;《羅小黑戰記2》豆瓣評分高達8.6分,后者不僅超越前作《羅小黑戰記》8.0分的評分,還是今年國產動畫電影的最高分,也是當前暑期檔分數最高的國產電影。
但是,高口碑未對票房的增長帶來有效助力。燈塔專業版預測,《羅小黑戰記2》最高票房或在3.24億元,《長安的荔枝》最高票房或在7.21億元。相比2025年春節檔后上映的其他國產新片,二者表現或許已經位于前列,但與往年同檔期的頭部影片相比,當前票房增長速度依然緩慢。
暑期檔表現受關注
目前,影視公司開始陸續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預告。記者梳理發現,已有8家A股影視上市公司披露中報業績預告,其中,5家業績虧損、3家盈利,盈利公司分別為萬達電影、橫店影視、金逸影視。
整體來看,上述3家盈利公司的相似之處是在院線方面有相應業務,并在春節檔競爭中獲得有效收益。
萬達電影預計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5億元至5.6億元,同比增長340.96%至393.87%。這一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春節檔頭部影片的帶動,以及公司賣品毛利率和銷售費用的優化。
橫店影視同樣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大幅增長,增幅在103.55%至160.09%,這主要得益于影片供給側的改善、頭部影片的帶動效應以及觀影需求的增長。
得益于第一季度電影市場的火熱,金逸影視預計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2800萬元至3600萬元。但其第二季度虧損超7000萬元,也反映出了春節檔之后電影市場疲態顯現。
作為全年最大檔期,暑期檔的表現也將直接影響相關上市公司的下半年成績單。但截至目前,暑期檔時間過去近三分之二,總票房卻只有40億元,相比往年的百億元規模仍有較大差距。
“春節檔頭部電影的帶動對院線收入起到決定性作用。但第二季度開始,市場遇冷,如果沒有好的電影儲備以及其他強有力的非票業務支撐,影視公司很難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一位影視公司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影視公司多維求變
面對市場困局,影視上市公司積極行動,部分公司開始通過擴大非票業務、擁抱IP產業等方式,尋求破局。
例如,在今年上影節期間,上海電影方面公布了加速構建電影“生態經濟”的新內容,挖掘市場增量新機會。據了解,公司2025年深化“3+1+X”產業矩陣,以AI、VR/AR/XR/MR、MLED等前沿技術為引擎,充分發揮電影宣發、院線經營、IP運營三大核心業務引擎作用,通過產融結合提供戰略支撐,培育未來增長引擎,持續增強核心盈利能力。
今年6月份,手握多部經典動畫IP的上海電影,在上海二次元文化地標美羅城開設了全國首家動漫主題影院以及創新型電影文化綜合體“影元社HAPPY MALL”。影院內不僅有XR虛擬影院、360度環幕劇場等科技場景,影院外也開設周邊商店。此外,上海電影還開設了國內首個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經典動畫IP為核心的沉浸式兒童益智樂園。在打造消費樂園式消費場景的同時,也加速實現從“票房經濟”向“生態經濟”的轉型。
“我們希望通過新的版圖,擺脫路徑依賴,最終實現增長邏輯的重塑、增長空間的擴容。”萬達電影董事長兼總裁陳祉希在上影節宣布,萬達電影將打造“1+2+5”戰略版圖。即一個超級娛樂空間,國內國際兩大市場,院線、影視劇集、戰略投資、潮玩和游戲五大業務板塊。
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常務副秘書長劉正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電影產業面臨三大機會:第一,人工智能、虛擬制作技術快速發展,對于降低成本,提高創作水平具有積極作用;第二,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政府在促進電影消費、電影制作、電影“出海”等方面出臺一系列支持舉措,行業發展有著政策紅利;第三,市場方面非票房收入一片藍海,相關企業著力挖掘IP、演唱會電影等鏈條的收益,將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