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琦
當前,可控核聚變概念股頗受市場關注。巨潮資訊網互動易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近一年來,有300多條相關的投資者問詢。作為可控核聚變概念股之一,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創光電”)近年來推動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日前,聯創光電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依托不斷創新的技術和性能穩定可靠的產品,繼續推動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高溫超導磁控硅單晶設備、高溫超導可控核聚變工程裝備以及定制化的高溫超導設備的‘3+N’產品布局,力爭產品和技術合同金額邁上新臺階。”
持續創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近年來,聯創光電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構建“以智能控制產業為基礎,重點突出激光和高溫超導兩大產業”的產業布局,激光、超導等高科技壁壘產業逐步進入商業化落地階段。
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億元,同比增長11.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10.57%。
智能控制器業務是聯創光電的傳統業務,近年來公司從技術升級、多元拓展以及供應鏈優化等方面,持續推動智能控制器的迭代,優化產品設計,進一步改善產品的毛利率,向高端產品進軍,提升產品附加值。
“公司背光源業務3月份開始扭虧為盈,重點聚焦平板、車載和工控背光源等發展趨勢較好的產品,未來公司將繼續深化推進成本管控及數字化轉型,持續升級管理能效,推進背光源產業整體毛利率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聯創光電相關負責人表示。
激光業務板塊,聯創光電持續提高激光系列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及環境適應性,拓寬產品矩陣,進一步鞏固技術優勢地位,確保在特殊領域細分市場持續擁有領先優勢。同時結合自身產業化能力,聚焦產品工程化研究與成果轉化,緊抓激光反制系統獲批出口的有利條件,推進特殊領域激光反制無人機整機系列產品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戰略布局。
超導產業是當前聯創光電大力布局的板塊,瞄準高溫超導技術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廣闊前景,公司超導產業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可控核聚變商業化進程加快
目前可控核聚變尚未商業化,核心技術仍處于關鍵的技術攻關階段,但是全球各地可控核聚變裝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有機構預計,未來幾年全球每年約有2個至3個核聚變裝置建設投產。
在上游原材料領域,可控核聚變對原材料的要求極為苛刻,涉及稀有金屬、抗輻射材料、抗高溫材料以及超導材料等多個方面,在中游關鍵設備領域,國內有多家企業積極參與并提供相關設備,聯創光電具備提供核聚變項目中高溫超導磁體系統和低溫制冷系統部分的能力。
據上述負責人透露:“磁約束可控核聚變裝置需要極強的穩定性以及極大的電流密度,因此單根超導帶材無法滿足使用需求,需要研發團隊嘗試多種纜線及導體結構,必須滿足高電流密度、高結構強度、高效的冷卻方式、nΩ級的接頭電阻,以及方便的制造方式。”
據了解,當前正在建設的可控核聚變裝置“星火一號”選擇的就是高溫超導技術。有業內人士表示:“高溫超導材料具有更高的上臨界磁場和極好的載流性能,是產生15T以上強場磁體的首選技術方案。”
目前,“星火一號”已正式從方案論證階段轉段進入實體化運營階段,項目用地正在進行環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在報相關部門審批,進度符合規劃預期。根據項目規劃,“星火一號”項目計劃在2026年至2027年開展聚變主體階段主機及輔助系統建造以及真空室入坑等工作,在2028年至2029年完成內真空封閉、系統調試等工作,各系統調試完成后,項目進入演示發電階段。
福州公孫策公關合伙人詹軍豪表示:“可控核聚變在未來幾十年內有望實現商業化應用,預計未來10年至15年可控核聚變有機會實現商業化發電。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可控核聚變將成為全球能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