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傲男
7月13日至7月15日,第十六屆中國奶業大會在廈門舉行。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妙可藍多”)創始人、CEO柴琇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在當下中國奶業面臨增速放緩,奶源過剩的階段性矛盾狀態下,更多行業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從業人員對奶酪的新發展方向予以更高關注。
7月13日下午,2025年中國奶酪產業發展研討會舉辦。本次研討會由原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奶業協會戰略發展工作委員會名譽副主任畢美家主持。他在開場致辭中表示,在中國奶業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大力發展奶酪產業具有積極而且重要的戰略意義。奶酪產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加強品類教育等措施擴大規模,加速進入大發展的新階段。

2025年中國奶酪產業發展研討會(梁傲男/攝)
原農業部黨組成員、總經濟師、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在致辭中認為,奶酪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品,是奶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奶酪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同樣是國家奶制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擔當。中國奶酪產業要在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完善法規標準體系、講好中國奶酪故事三個方面下功夫。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衛琳闡述了奶酪對解決奶業供需矛盾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她認為,奶酪是一國奶業進入成熟階段的標志,我國奶酪產業初具規模,推動奶酪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恰逢其時。奶酪是使用原料奶最多的品類之一,奶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原奶季節性、區域性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中國奶酪產業要從生產端和消費端共同發力,促進奶酪發展“上臺階,提水平”。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高級執行總裁李鵬程表示,奶酪是蒙牛六大核心業務之一,也是“一體兩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促進奶酪行業高質量發展,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的奶酪產業鏈,提升自主可控能力;順應消費潮流,加快產品創新;融入本土生活,加大場景創新;加大品類教育,促進奶酪消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原所長、營養學首席專家丁鋼強帶來“乳及乳制品營養與健康”的主題演講。他認為,中國人均奶制品攝入量較低,與普遍存在的“乳糖不耐受”現象有直接關系。而奶酪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奶酪對于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卒中,甚至抑郁等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研討會上,妙可藍多創始人、CEO柴琇以妙可藍多的探索實踐以及對未來的戰略規劃“解題”奶業面臨的當下困境。她表示,“中國奶酪千億元規模必將到來”。對于中國奶酪發展的新篇章,柴琇提出,“在新的發展階段,妙可藍多將加大縱橫兩大維度的發展,縱向技術深耕,橫向品類擴容。這兩大維度是未來可持續高速發展的重要新戰略導向。”
奶酪品類創新擴容具有非常廣闊的空間。面向C端,柴琇提出“一大場景、兩大方向、三類人群”。一大場景是指家庭消費,兩大方向分別為奶酪休閑和奶酪功能性產品的創新。三類人群是指對兒童、青年和中老年人群差異化、針對性的全年齡段覆蓋。面向B端,則主要圍繞“西快、茶咖、烘焙、中餐”四大消費場景提供專業型產品,包括稀奶油、黃油、馬蘇里拉、馬斯卡彭、芝士片等。
在技術深耕方面,柴琇認為,要進一步提升國產奶酪的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在國際進口與國產替代兩個維度上“科學發展”,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共同建設合作更為緊密的“產業生態圈”。
柴琇表示,面對當下中國奶業的結構性矛盾,“創新是奮進中的堅守,奶酪是變局中的選擇”。奶酪的大發展必將能夠為中國奶業大發展做出三大貢獻:其一是激發市場需求。作為新興的奶制品,奶酪在消費端的應用創新形成豐富的產品體系,可以激發新的消費需求;第二是解決奶源矛盾。奶酪對原料奶的需求量大,而且存儲周期長,有利于調節原料奶的供需平衡,穩定奶價;第三是提升發展水平。奶酪是奶制品當中技術含量高,精細化深加工難度極大的品類,奶酪的大發展有利于提升奶業供應鏈及生產技術水平。
柴琇呼吁,中國奶酪加速進入發展新階段,從2016年至2025年是妙可藍多的第一個十年,面對下一個新十年,中國奶酪市場的千億元規模必將加速到來,而這一宏偉藍圖的實現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共創未來,共享紅利。
(編輯 何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