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瀟
核心城市商業地產估值調整,優質物業受到各方青睞。不少主營業務穩健發展的上市公司正加速購入核心地段寫字樓、自持辦公或研發用房,以優化資產結構、降低長期經營成本、推進集團化擴張。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購置辦公樓、研發樓或產業用房,主要分布于深圳、上海、北京、珠海等一線與重點二線城市。
戴德梁行中國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聯席主管劉兵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大宗物業交易呈現區域下沉、買家多元化的顯著趨勢。北京,上海是交易主戰場,但很多省會城市的資產也越來越受到內資金融機構和本地企業的關注。除了傳統的投資機構外,不少能源類企業也通過購置物業實現資產保值與產業鏈延伸,而現金流充裕的制造業龍頭則借機升級辦公載體、整合上下游資源,形成“以產帶投、以投促產”的閉環生態。
年內多家上市公司買樓
5月13日,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爾眼科”)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濱海愛爾眼科醫院(以下簡稱“深圳濱海愛爾”)通過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以近6.5億元價格收購深圳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60%股權及特定債權,核心資產包括“廣晟科創大廈”,位于深圳南山區濱海大道,將作為眼科??漆t院長期使用的醫療用房。
芯片設計公司樂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鑫科技”)則看中了上海浦東的產業發展潛力。公司擬以約4.36億元價格,向上海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購買上海浦東御北路“數智天地·智慧云”項目一棟科技辦公樓,用于自有研發中心擴容。
樂鑫科技在公告中稱,上海研發中心目前租賃的房產,已無法滿足未來公司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的空間需求,且存在租金上漲、租約不穩定等風險。公司擬在上海購買房產用于研發及辦公,同時購置先進的軟硬件設施,可實現研發中心優化升級,助力公司持續深入開展研發活動,同時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和留住優秀技術人才。
除科技與醫療板塊外,金融、傳媒等行業企業也在通過購置物業布局未來發展。今年4月份,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創證券”)以逾1億元收購位于上海市楊浦區榆林路天閱商務廣場267號全幢辦公房產。首創證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擬進一步加大對華東地區市場滲透及拓展力度。
傳媒行業方面,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線傳媒”)亦于近期公告稱,將斥資12.2億元購買北京棫霖企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從而取得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北京奧林NEO大樓作為辦公場所。此次交易涉及款項總計12.20億元。
光線傳媒在公告中表示,基于公司對未來業務發展的戰略規劃,預計總體人員規模將持續擴大。本次購買資產,是公司基于當前及未來發展需求所做出的重要決策,有利于推動公司發展戰略的落地實施,確保公司在行業內保持領先地位。
有助于擴產、擴研、擴團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業購房大多為“自用”目的。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正值商業地產估值調整期,核心城市優質物業租售價格出現回調,疊加融資環境邊際改善,有助于“用得起”的企業實現自持辦公物業的升級替代。
劉兵認為,辦公樓因自用企業稅收抵扣紅利及核心地段抵押融資價值,成為產業資本優化資產負債表的工具。這種分化本質是資金屬性、政策工具與資產金融化能力的精準匹配,標志著不動產投資進入精細化分層時代。
從區域看,企業購置物業多集中于一線城市核心商務區或新興產業園區,項目多具備交通便利、區位成熟、配套完善等優勢,顯示出上市公司在資產配置上趨于理性、重視長期使用價值。
“上市公司‘買樓’的背后,離不開其核心主業的穩定經營以及充足的現金流支撐。”嚴躍進表示,優質企業通過戰略性購置辦公樓,為自身擴產、擴研、擴團隊提供空間支撐,亦釋放出對未來市場長期看好的信號。
“隨著國內基準利率的不斷下行,很多物業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投資回報超過很多金融產品,說明市場在尋找抄底的機會。”劉兵表示,核心地段的高品質項目具有不可替代性,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釋放,存量優質不動產項目有望成為各類資本追逐的投資標的。
(編輯 郭之宸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