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萃華珠寶日前公告,擬以現金6.12億元收購四川思特瑞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特瑞鋰業)51%股權,而思特瑞鋰業正是萃華珠寶新的實控人陳思偉所控制的企業。對此,11月14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向萃華珠寶發出關注函,要求其進行說明。
珠寶企業擬跨界“收鋰”
涉鋰產業炙手可熱,諸多公司紛紛搶灘入局之際,萃華珠寶這家老牌珠寶企業也按捺不住了。
11月11日,萃華珠寶披露公告,公司擬以現金6.12億元收購思特瑞鋰業51%股權。
公開信息顯示,思特瑞鋰業成立于2017年2月7日,是一家專業致力于深加工鋰鹽產品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有碳酸鋰、氫氧化鋰和磷酸二氫鋰等。值得關注的是,思特瑞鋰業也是萃華珠寶新的實際控制人陳思偉控制的企業,因此該筆收購也構成關聯交易。
從珠寶到鋰鹽產業,萃華珠寶的此次跨界收購也引發了市場關注。有不愿具名的市場人士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儲能等綠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鋰鹽產品作為鋰電行業核心原料,市場需求持續旺盛。正是因為對新能源發展前景的一致看好,以及涉鋰產業的持續火爆,才引得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涉鋰相關產業進行布局。”
“鋰行業目前非常吸引人,正處于風口。”全聯并購公會信息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珠寶與鋰行業“八竿子打不著”,幾乎沒有任何協同效應。萃華珠寶跨界“收鋰”,應是更看好鋰行業這一風口而做出的決定。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雒佑認為,鋰礦標的在海外資源不確定性下有望迎來估值修復,且年底同鋰礦相關的陸電、海上風電搶裝需求,疊加海外鋰礦供給預期下滑導致國內鋰價上行預期進一步強化,年內鋰礦價格已經突破60萬元/噸,可能還會走高,所以吸引很多公司布局涉鋰業務。
關聯收購引來交易所關注函
協議約定,萃華珠寶分別以現金29988.00萬元、7980.00萬元、1.53億元、4992萬元和2940萬元收購陳思偉、四川思特瑞、四川潞瑞、四川鼎暮、贛州鑫悅投所持有的思特瑞鋰業24.99%、6.65%、12.75%、4.16%、2.45%的股權,即合計以現金6.12億元收購幾個交易對手方所持有的思特瑞鋰業51.00%股權,收購完成后,思特瑞鋰業將成為萃華珠寶的控股子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思特瑞鋰業歷史上曾歷經多次增資及股權轉讓。交易所在關注函中要求萃華珠寶詳細說明本次交易標的公司估值增值率較高,且較歷次增資及股權轉讓估值存在大幅增長的原因、合理性,以及本次交易作價的公允性,是否存在向關聯方輸送利益情形。
此外,對于此次交易陳思偉承諾標的公司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累計實現的凈利潤不低于3億元。而據公司公告,今年上半年,標的公司就已經實現凈利潤2.8億元。交易所還要求萃華珠寶結合標的公司歷史業績、未來業務發展及本次估值“高溢價”情況,補充說明業績承諾金額設置是否顯著低于合理公允水平,是否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本次交易是否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及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情形。
對于相關公司紛紛跨界涉鋰,雒佑還提示,涉鋰業務需要對上下游產業鏈有較強的掌控和疏通,如果盲目涉鋰而無法實現業績兌現,那么對公司自身也會造成沖擊。從中長期來看,如果供需失衡,鋰價也可能會下行。有消息稱南美三國欲打造“鋰業歐佩克”,鋰礦上游價格走勢不穩定性也可能加劇。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