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方凌晨
7月份以來,已有109家公募機構旗下共計400余只基金產品出現了基金經理變動情況,涉及多種產品類型。隨著公募基金行業加速去明星化,越來越多共管產品出現,基金經理團隊協作趨勢明顯。同時,基金經理也不斷突破個人選股偏好,持續擴展能力圈。
在受訪業內人士看來,基金經理共管具有減少決策偏誤、提升決策科學性、助力基金平穩運行等多方面優勢。同時,基金經理需不斷自我提升以更好地捕捉行業輪動機會。
公募基金加速“去明星化”
近年來,公募基金持續擴容,目前市場上約有1.3萬只基金產品,基金經理的變動并不罕見。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7月份以來已有457只基金產品出現了基金經理變動的情況,涉及被動指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等多種產品類型。
整體來看,基金經理變更主要分為解聘和增聘。記者梳理公告發現,增聘基金經理實現多人共管,一般出于優勢互補、“老帶新”等考慮。
7月份以來,部分知名基金經理在管產品發布增聘公告。例如,鵬華基金旗下基金經理閆思倩,目前在管有鵬華碳中和主題混合、鵬華科技驅動混合發起式等多只產品在管。7月9日,鵬華創新未來混合(LOF)增聘王子建為基金經理,與閆思倩共管。
與此同時,隨著公募基金行業加速“去明星化”,越來越多共管產品出現,部分產品在設立之初就由多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這也是監管鼓勵支持的方向,今年5月份證監會發布的《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就明確提到,“支持基金經理團隊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強投研團隊”。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基金產品團隊管理有利于集思廣益,發揮團隊優勢,助力基金更加平穩運行。”
“多基金經理共管的優勢體現在多方面。不僅有利于提升標的或資產覆蓋度,擴展能力圈,分散策略風險,還有利于規避單一責任人決策偏誤等問題。同時,也有利于避免因個別基金經理離職導致業績和風格突變。此外,如果是‘以老帶新’形式的共管,也有利于機構人才梯隊建設。”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多基金經理共管可能存在投資決策分歧、協調成本高、責任界定模糊等問題,需明確基金經理間的角色定位、分工方式和協調機制。”朱潤康補充道。
擴展選股能力圈
行業輪動較快是當前市場的顯著特征之一。在當前市場行情下,楊德龍認為,基金經理需突破自我、擴展能力圈,學習分析研究更多的行業和板塊,對更好抓住行業輪動的機會有所裨益。
比如,偏好新能源板塊的基金經理劉格菘,在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的管理中,打法有所變化。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2024年年報顯示,該基金依然圍繞全球比較優勢行業進行配置,新能源車、電子、光伏及產業鏈、鋰電池、軍工等是其重點關注的方向。而在今年二季報中,劉格菘提到:“本基金重點配置了港股資產,行業層面傾向于新消費、互聯網等,同時對港股上市企業中稀缺性強的標的保持高度關注。”
在朱潤康看來,基金經理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大核心維度。一是選股能力,這是獲取超額收益的根本來源;二是對企業經營動態的持續跟蹤能力,這有助于及時捕捉業績拐點和成長催化劑;三是深度價值評估能力,這是把握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此外,擇時能力和交易技巧也可能在短期內增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