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傲男
盛夏高溫持續,國內消費市場正呈現晝夜聯動、多元形態共生的特征。美團旅行7月2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夜游”相關搜索量和評論量環比增長100%左右,且每逢周末就會迎來小高峰,“珠江夜游”“錢塘江夜游”“黃浦江夜游”等均為搜索熱詞。
淘寶閃購暑期消費系列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夏日消費持續走高,“夜經濟”、清涼經濟、宅經濟等多種消費形態集中爆發。7月1日至7月21日,127個城市的夜間訂單數量環比增長超100%,漯河、包頭、朔州、許昌、商丘成為夜間訂單數量增長最快的5個城市,環比增速均超200%,折射出“夜經濟”在全國范圍的廣泛滲透。
綜合多個平臺暑期消費數據來看,18時至22時成為夜間經濟的“黃金4小時”,旅游休閑、餐飲購物等需求在此期間釋放,推動夏日經濟從白天向夜晚延伸。
這一趨勢不僅體現在傳統夜間游覽項目中,更催生出多元且富有文化內涵的夜間消費新場景。美團旅行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博物館夜游”搜索熱度環比增長近200%,文化體驗類夜間活動正成為游客新寵。以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為例,為滿足夜間觀展需求,展覽自7月起每日開放至21時,并在閉展前一周推出“7×24小時不眠夜”特別活動。
不少景區也順勢延長運營時間,通過燈光、音樂、歌舞、煙花、無人機等吸引游客駐足,形成了新的夜間旅游市場。美團旅行數據顯示,7月1日至7月29日,“景區夜游”搜索熱度環比增長近230%。
山東尼山旅游度假區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游客的入園時間通常會因高溫延遲到下午,景區順應趨勢延長了開園時間并增加了夜間表演。除商品銷售以外,夜游大幅帶動了景區自營酒店的入住率,更提升了游客的平均停留時間。
夜間消費的繁榮離不開多方協同發力。7月26日晚間,“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動正式啟動,上海在夜間經濟1.0支持舉措的基礎上,將推出10項舉措支持夜間經濟人氣地標發展。
此外,深圳依托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推動口岸夜間經濟成為跨境消費新增長極。深圳邊檢總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27日,年內深港口岸夜間客流量同比增長18%,其中,內地居民和港澳居民客流量分別同比增長29%和14%,均高于日間增幅。
從商業邏輯看,夜間旅游的興起不僅延長了商家經營時段,更通過“文化+場景”的創新模式增強了消費黏性。美團旅行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多個城市都在積極推動夜間餐飲、文化娛樂等業態發展。在夏日消費旺季,夜間旅游不僅能夠延長商家的經營時段,還能增強游客的停留意愿,成為夜間消費的重要引流渠道。”
如何推動“夜經濟”走向“長期生態”,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政策發力需聚焦三個維度:其一,深化文商旅融合,開發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沉浸式產品,如將歷史街區改造與非遺體驗結合,打造可留存的消費記憶;其二,優化城市配套服務,提升夜間交通接駁效率與公共安全指數;其三,推動跨區域資源統籌,鼓勵相鄰城市構建差異化主題的夜經濟帶,通過聯動營銷形成規模效應。
從數據增長到場景創新,從政策支持到生態構建,夏日“夜經濟”的升溫不僅折射出消費需求的升級,更預示著城市經濟活力正在向更深的維度延伸。隨著文商旅融合的加速與配套服務的完善,夜間消費有望成為拉動內需、促進就業、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