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瀟
7月30日,南京舉行新一輪集中供地,共出讓13宗涉宅用地,3宗地塊溢價成交,10宗地塊底價成交,累計攬金68.9億元。整體來看,成交延續理性基調,但體量小、區位優的“小而美”地塊受到青睞,成為本輪土拍的焦點。
具體來看,熱度最高的地塊為鼓樓區江漢東街地塊,該地塊建設用地面積僅4216平方米,屬于典型的小宗住宅用地。地塊起拍價為2.81億元,經過89輪激烈競價,最終由溫州千億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3.73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達40215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32.74%。
中指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鼓樓區江漢東街地塊位于河西北板塊,3公里范圍內集聚了銀城小學浦江路校區、南京市第一醫院(河西院區)、吾悅廣場等優質資源,同時靠近莫愁湖、和平廣場等景觀資源。無論是居住環境還是教育醫療配套,都具備較強吸引力,開發商落地難度低,銷售可控性強。
另一宗熱度相近的是江寧區秣陵街道地塊,該地塊用地面積10714平方米,起拍價1.24億元,經過43輪競價,由南京朗翌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1.66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14755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33.87%。
“該地塊所處的三山百家湖板塊為江寧較為成熟片區,周邊交通便捷,教育與商業配套完備,且容積率偏低,具備打造改善型低密度產品的潛力。”上述中指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此之外,秦淮區南部新城地塊最終也以0.17%的微幅溢價成交。該地塊起始總價11.62億元,最終由江蘇象嶼置業有限公司以11.64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27088元/平方米。
除上述三宗地外,本輪其余10宗地塊全部以底價成交,反映出南京土地市場當前仍處于修復階段。開發商更傾向于聚焦“高確定性項目”,而非盲目追求規模擴張。
“從開發企業角度來看,小體量地塊風險可控,且可較快形成現金回流。因此,能在成熟區域拿到一宗可控性強、開發周期短、去化路徑清晰的‘小而美’地塊,無疑更符合當前行業節奏。”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特別是市場信心尚處恢復期的背景下,這樣的拿地土地策略正被更多中小房企采納。
從城市角度來看,通過“控制增量”“優化存量”等方式,更好地促進供需匹配,引導市場合理預期、吸引開發商拿地,仍是南京后續政策優化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