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3月28日晚間,退市公司天津富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通信息”)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3月27日,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近年來,隨著退市制度改革,退市公司數量增多,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加大對退市公司監管力度,對于公司退市前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持“一追到底”,決不允許“一退了之”。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既有利于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也有助于凈化資本市場生態。
2024年8月1日,富通信息因觸及面值退市指標,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在退市之前,富通信息業績突然“變臉”。2024年4月30日,公司發布2023年年報的同時,發布《關于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公告顯示,公司2023年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均存在不當確認業務收入。本次會計差錯更正導致公司2023年一季報、半年度、三季度財務報表收入大幅減少及虧損大幅增加。最終公司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2.98億元,同比下降77.61%,歸母凈利潤為-2.28億元,同比下降1895.13%。
同時,審計機構對公司2023年度財務報表出具帶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段的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隨著2023年年報披露,公司股價連續跌停。最終公司因觸及面值退市指標,收到交易所終止上市決定書,于2024年8月12日摘牌退市。
在市場人士看來,富通信息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再次說明退市并不意味著可以逃避法律責任。加大對退市公司追責力度,不僅可以讓違法違規者有痛感、存戒懼,也有助于強化投資者保護,維護市場“三公”,營造風清氣正的市場環境。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超過20家退市公司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今年以來,上海易連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退市公司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發揮主導、核心作用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首惡”,以及未能勤勉盡責的董監高等“幫兇”均在處罰范圍之內。
監管部門強調立體化追責,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對于退市公司的相關違法行為涉及的證券犯罪問題線索,證監會將按程序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此外,監管部門充分發揮投保機構作用,綜合運用代表人訴訟、先行賠付、專業調解等各類方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