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4月14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以下簡稱“處非聯辦”)了解到,近年來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據處非聯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多層次全覆蓋的處非機制更加健全。2021年國務院正式頒布《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處非工作全面進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各成員單位將非法集資防控與行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取得積極進展。地方處非機制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各地積極探索行政執法模式,運用行政處置辦法,成功將2000多起非法集資風險苗頭消除在萌芽狀態。
對非法集資違法犯罪保持高壓嚴打態勢。據悉,聯席會議切實加大指導協調督辦力度,各地著力完善“一案一策一專班”等重大案件處置機制,一批累積多年的重大風險得到穩妥處置,非法集資案發數量、涉案金額和涉及人數連續三年保持下降態勢。同時,2022年按照中央政法委統一部署,深入開展養老領域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核查線索5萬余條,處置了一大批問題機構,順利實現預定目標。
“非法集資監測預警‘一張網’也如期建成,有效發揮了‘監測天眼、決策參謀、信息樞紐’作用。”前述負責人表示,各地簡化舉報程序、降低獎勵門檻、擴大獎勵范圍,調動群眾舉報涉非線索積極性。據初步統計,近三年群眾主動舉報非法集資有效線索3000多條。
宣傳教育的針對性滲透力顯著提升。據悉,2022年,各地共組織開展宣傳活動80萬余場,覆蓋2億余人次。
“當前,非法集資風險總體可控、趨于收斂。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非法集資存量風險持續暴露,增量風險誘發因素增多,風險反彈壓力依然較大。”前述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民間投融資、市場零售、養老等領域風險多發,以元宇宙、虛擬貨幣、數字藏品等為噱頭的集資變種有所抬頭,打著科技創新、綠色轉型、鄉村振興等政策旗號的集資騙局也在不斷滋生。同時,不少犯罪分子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跨省跨域非法集資,顯著加大了風險發現和處置的難度。
該負責人強調,總體來看,當前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尚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容不得任何松懈思想、麻痹意識和厭戰情緒。聯席會議將更好發揮綜合協調平臺功能,推動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鏈條綜合治理格局,繼續保持高壓震懾、全力追贓挽損、深化源頭治理,堅決守好老百姓的“錢袋子”。同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基層力量,深入組織群眾積極防范非法集資,切實告誡群眾主動遠離非法集資,有效鼓勵群眾及時舉報非法集資。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透過現象看本質,有效識別名目繁多的非法集資套路,清醒認識非法集資的危害性,不斷提高警覺性。
(編輯 屈珂薇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