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彬彬
2023年1月15日,國家發改委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近日,個別鐵礦石資訊企業轉載不實舊聞,混淆視聽,對市場造成不良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第一時間約談有關資訊企業,提醒告誡相關企業發布市場和價格信息前必須認真核實、做到準確無誤,不得編造發布虛假信息,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不得哄抬價格。
“這是繼今年1月6日國家發改委表態強化鐵礦石價格監管后,又一次出手整治鐵礦石價格炒作。國家發改委強化監管,是因為近期鐵礦石價格在炒作下上漲過快,已經背離了行業基本面,不利于鋼鐵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有業內人士《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監管持續強化背景下,隨著企業補庫臨近尾聲,鐵礦石炒作或將“退燒”,其價格或將階段性見頂。
鐵礦石價格“瘋漲”
國家發改委兩度出手
鐵礦石價格再次“瘋漲”。1月13日,鐵礦石期貨指數報收881.0點,較1月12日結算價上漲29點,漲幅達3.4%。若從去年11月1日算起,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指數漲幅已超過四成。同期,普氏鐵礦石價格指數漲幅更是超過了五成。
不過,此次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上漲是在行業淡季實現的,與鋼鐵行業基本面產生了背離。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份,國內生鐵產量僅為6799萬噸,是2022年前11個月中生鐵產量最低的一個月,與年內高點5月份的8049萬噸相比,降幅超過了15%。盡管12月份國內生鐵產量尚未公布,不過多位受訪者認為,臨近年末,鋼鐵需求放緩,生鐵產量不會大幅度上升。
“冬季本來就是鋼鐵行業淡季,今年冬季在低利潤背景下企業開工率下滑,對鐵礦石的需求進一步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鐵礦石價格卻逆勢上漲且幅度巨大,背后應該是有資金推動。”前述業內人士認為。
在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日前組織召開的會議上,行業專家則明確表示,“近一段時間,在市場供需基本面總體穩定的情況下,鐵礦石價格快速大幅上漲,存在明顯炒作成分。”專家還建議,加強鐵礦石價格監管,特別是嚴厲打擊夸大市場信息、渲染漲價氛圍、期現貨聯動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
2023年1月6日,國家發改委稱,高度關注鐵礦石市場價格變化,將會同有關部門緊盯市場動態,持續加強監管,對散布虛假信息、哄抬價格、惡意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打擊、絕不姑息,切實保障鐵礦石市場價格平穩運行。1月15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又迅速出手約談有關資訊企業。
“在資金炒作下,鐵礦石價格過快上漲,不僅會嚴重擠壓鋼企利潤,讓本就慘淡的鋼企業績雪上加霜,也會對鋼鐵產業鏈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當下監管部門及時出手調控,有助于熨平波動,促進鋼鐵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前述業內人士稱。
補庫接近尾聲
鐵礦石價格或階段性見頂
近期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業內關注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地產政策的不斷發力,市場預期地產復蘇將帶動鋼鐵需求回暖,另一個則是鋼鐵企業補庫會拉動短期鐵礦石需求增長。
“地產帶動鋼鐵行業回暖是鐵礦石價格上漲的預期因素,預期何時兌現、兌現程度如何仍有待時間驗證。而鋼企補庫存則是帶動鐵礦石價格上漲的現實因素。”前述業內人士認為。
2022年,鋼企進口鐵礦石庫存持續回落。Wind數據顯示,2022年年初,鋼企進口鐵礦石平均可用天數為39天,2022年10月底已降至18天,創下歷史新低,存在年底補庫存需求。自去年12月份以來,海外鐵礦石市場供應和發運量相對平穩,港口庫存持續回落,也驗證了鋼企補庫存需求正在釋放。
“近期公司也有補充庫存,但量不太大,基本上是按需采購。公司鐵礦石庫存可用天數近期一直低于25天,而此前庫存最高時候曾接近兩個月。”某鋼鐵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目前很多鋼企處于虧損狀態,在需求和盈利水平未有實質性改善前,仍會堅持按需采購。
“更重要的是,隨著企業庫存回升以及春節臨近,鋼企補庫存進入收尾階段。另外,近期市場炒作已引發監管升級,在此背景下,鐵礦石價格或將階段性見頂。”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從2023年來看,鐵礦石市場供需將趨向寬松,鐵礦石價格水平也將有一定幅度下移。”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預計2023年中國鋼鐵產量釋放仍將小幅下滑,而廢鋼應用比例擴大會帶動鐵礦石需求繼續回落。另一方面,預計2023年全球鐵礦石供應有一定的增量。其中,四大礦山2023年預計鐵礦石供應增量2500萬噸左右;印度鐵礦石出口關稅的下調,也將增加鐵礦石資源供應;而中國國內加快“基石計劃”的推進,國產鐵精粉產量的提升也將增加鐵礦石整體供應量。
(編輯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