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萌
8月4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44.3%,創同期歷史新高。
近年來,我國綠色消費發展迅速,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智能家電、綠色家裝等綠色消費產品逐漸成為更多人的消費選擇。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綠色消費不僅有助于優化消費結構,還能激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綠色消費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對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向“綠”而行的消費新風尚,離不開政策的引導助力。去年,相關部門深入推進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數據顯示,去年有7000多萬臺(件)綠色智能汽車、家電、家居產品進入百姓生活。
今年2月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印發的《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聚焦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打造新型消費場景”;3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推動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耐用消費品綠色化、智能化升級”。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電、通訊器材、文化辦公用品、家具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0.7%、25.4%、24.1%和22.9%,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長10.8%。
但綠色消費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市面上的綠色產品存在“偽綠色”現象,消費者難辨真偽,綠色產品的標準體系有待完善;二是部分綠色產品溢價過高,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三是部分中小企業綠色轉型成本高,短期盈利壓力大致使綠色轉型動力不強等。
洪勇認為,持續激發綠色消費潛力,要多措并舉構建綠色消費長效機制:第一,要加強綠色產品的研發和供給,提高綠色產品的質量和性價比,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第二,要加大綠色消費的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和綠色消費理念,培育綠色消費文化;第三,要完善綠色消費的相關政策和標準體系,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為綠色消費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第四,要推動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等環節的銜接,形成綠色發展的良性循環。
付一夫建議,應優化政策支持,通過實施財政補貼與稅收減免等方式鼓勵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并建立跨區域政策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