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12月3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在發布會上表示,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五年來的實踐,應該說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進實施機制。這套機制,概括起來講就是“堅守一個初心、堅持一個原則、嚴守四條標準、突出五個狠抓”,這是積累下的寶貴經驗。
第一,堅守一個初心。搬遷是一個手段,脫貧是目的,搬遷的初心就是脫貧。脫貧的主要目標就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既不能降低標準,也不能調高胃口,就是脫貧的標準。
第二,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第三,嚴守四條標準。首先搬遷對象精準的界限,必須是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在這個區里還居住著其他的一些農戶,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果他自愿搬遷的話,可以享受到政府在集中安置建設的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享受這一優惠政策。另外是住房面積標線,就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住房面積不得超過25平方米,這是為滿足搬遷群眾基本的住房需要而確定的。三是搬遷不舉債的底線,搬遷的貧困戶原則上每戶的自籌資金不能超過1萬元或人均不超過3000元,就是說有的可能5口人家,人均3000元就是1.5萬元,很多地方執行是戶均不超過1萬元,有的地方按人算的,可能5、6個人就是1.8萬元,這個也是允許的。四是資金項目規范管理的紅線,就是說不得超范圍使用搬遷專項資金,不得貪污挪用相關資金,一旦發現嚴肅處理,絕不含糊。
第四,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突出五個狠抓。一是狠抓頂層的謀劃設計,及時制定了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的規劃及相關的配套文件,多次舉辦政策宣講會、專題培訓班,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二是狠抓組織動員部署,累計召開了六次全國的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一次全國的電視電話會議,督促指導地方黨委政府在充分尊重搬遷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全面做好搬遷安置的各項工作。三是狠抓籌資方式的創新,積極拓展籌資渠道,這五年共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800億元,撬動了包括專項建設基金、中長期低息貸款、地方政府債務資金、群眾自籌等各類資金5200億元,加起來就是6000億元,大大提高了人均建房的補助標準,讓貧困群眾搬得起、搬得出,這樣有力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的資金需求。四是狠抓后續脫貧發展。五是狠抓問題的糾錯糾偏。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