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當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至國家戰略,是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重要部署。伴隨著滾滾而來的“銀發浪潮”,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是全社會面臨的一道現實課題。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30年將達到22.3萬億元。無論是巨大的市場潛力,還是一系列政策鼓勵,都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加入其中,“銀發經濟”正在成為一片巨大藍海。
2021年12月,我國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面世。確定了由工銀理財在武漢和成都、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在深圳、光大理財在青島開展養老理財產品的“四地四家機構”進行試點。
分析人士指出,對于在試點地區的普通投資者來說,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對于資金短期內無流動性需求的中老年投資者來說較為合適。同時,養老理財規劃并不是只有老年人專屬,對于個人來說只是人生整體理財規劃的一部分,人生處在不同階段對于養老的規劃有不同的判斷。
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從財商角度而言,什么時候應該布局養老理財規劃?微淼名師趙博文認為,對于布局養老理財規劃來說自然是越早越好,提早布局有完善的準備和風險防范的優勢,養老規劃的出發點本質上都是希望在未來老年生活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實現盡量平穩安定的生活。“同時想要擁有一個正確的未來財務規劃,離不開個人的財商技能學習。”
作為養老保障,如何提高老年人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趙博文表示,老年人學習一定的理財金融知識,掌握必備的財商技能,可以增加反金融詐騙意識,識別各類投資理財產品,這也是對老年人的一種保障。此外,年輕人也應該及時向家中老年人進行科普和傳達養老理財產品相關知識,讓老年人避免誤入一些非法金融機構的陷阱,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