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達裝備這家曾經因經營理念的不同讓兄弟反目的公司,終于走上了上市這一步,然而其招股書中所存在著諸多財務問題,卻很可能成為這家表面上業績“相當不錯”的公司上市途中攔路虎。
兄弟反目在生活中或許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在擬上市公司招股書中出現卻是非常稀有的,而南通超達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超達裝備”)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就恰恰出現了這個橋段。
超達裝備是一家生產汽車內外飾模具、汽車檢具、汽車內飾自動化工裝設備等產品的公司,其發布的招股書披露,控股股東馮建軍的侄子馮宏亮、哥哥馮建國于2011年2月同時離開超達機械(超達裝備的前身),原因是馮建國與馮建軍的經營理念存在較大差異,兄弟關系惡化。馮建國父子離開超達裝備之后,分別于2011年3月、2015年1月投資設立宏陽宇模具、威震天機械,在經營業務上跟超達裝備具有一定程度的重疊。就在兄弟關系惡化若干年后,即超達裝備籌備上市之時,宏陽宇模具、威震天機械及馮宏亮、馮建國選擇拒絕提供任何資料,如此結果讓投資者很可能不能全面了解擬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親屬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企業相關情況。
當然,兄弟關系不佳只是招股書中的一個小“插曲”,而招股書中財務數據的疑點才是超達裝備招股書中需要注意的重點,采購與銷售以及存貨中存在的疑點,讓家歷經坎坷的公司上市之路變得更加模糊。
多付貨款為哪般?
超達裝備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鋁錠、合金鋁材、模具鋼、鑄件等,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看,在采購這些原材料過程中,報告期(2015年至2018年1~6月)各年度超達裝備均多支付了一大筆資金,這是何故?
例如在2017年,超達裝備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了2812.72萬元,占原材料采購總額的20.07%(如表1),由此可合理測算出超達裝備在這年原材料采購總額達到了14014.55萬元,考慮到17%增值稅率影響,其原材料含稅采購總額達到了16397.02萬元。
正常情況下,采購這么多的原材料,必定需要支付相應的款項,如果沒有及時拿出資金,就需要承擔相應的經營性債務。在財務報表上,體現為相應的現金流量流出,或者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等經營性債務的增加。
在資產負債表中,超達裝備2017年“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有6595.41萬元,其中既包括了應付原材料款,又有應付的工程款、外協加工款、設備款等,因此在剔除1516.94萬元非原材料應付款的影響后,這年由采購引起的應付款項有5078.47萬元,與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的5247.01萬元對比,可知2017年應付原材料款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還減少了168.54萬元。
僅從應付款項的變化來看,超達裝備在2017年原材料采購之中并沒有承擔新的經營性負債,反而可能由于現金償還了一部分債務而使得應付款項減少,進而也就意味著這年的采購相關現金流量流出金額應該與原材料含稅采購總額16397.02萬元及經營性債務減少額168.54萬元的總和相等,即現金流量流出金額應該為16565.56萬元才合理。
可事實上,2017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8726.95萬元,僅從這一項金額來看,已經大幅高于上述現金流量應該流出的金額??紤]到這年預付款項相比于上一年增加了11.99萬元,這是預先流出的現金流量,將其剔除之后,本年度采購相關現金流量實際流出了18714.96萬元。顯然,這一流出金額要比含稅采購總額與應付款項的減少額要多出2149.40萬元。問題在于,這么大的一筆款項究竟去了哪里?對此,招股書中并沒有相關披露。
與2017年原材料采購方面數據出現差異類似,2016年的原材料采購也出現同樣的問題。在2016年原材料含稅采購總額13349.66萬元之中,以承擔經營性債務形式獲得的原材料采購額為1597.42萬元,這個金額是2016年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在剔除非原材料款部分之后(5247.01萬元),相比2015年相同項目的新增金額。進而也就意味著,除了新增債務外以現金形式支付采購應為11752.23萬元。
可實際上,2016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6264.86萬元,遠遠高于這年采購可能支付現金流量的金額,剔除預付款項增加額48.28萬元的影響,仍然有4464.35萬元的現金支付沒有相應的原材料采購與之對應,而這個數值也不是這年長期資產的增加等情況所能解釋的。
同樣的方法分析2018年上半年采購情況并結合最新稅率的變化,則發現2018年上半年幾乎不存在前兩年采購中出現的數據不匹配的問題。如此現象可真是一件怪事,短短的半年時間,公司采購數據又“恢復正常”了。
營收數據準確性存疑
招股書披露,2015~2017年超達裝備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從5233.58萬元迅速增加至11616.83萬元,增幅121.97%,而這三年的營業收入從24221.39萬元增加至42719.79萬元,增幅僅為33.45%??梢?,應收款項的增幅遠遠高于同期營業收入增幅,說明持續增加的營收,賒銷現象明顯增大,其中隱含的風險不言而喻。而更為重要的是,持續增長的應收與營收、現金流在財務數據勾稽上也是不匹配的,存在一定的異常。
2017年,超達裝備的營業收入是42719.79萬元,其中國內收入僅占50.96%(如表2),按17%的增值稅稅率計算國內收入的銷項稅額之后,則含稅營收達到了46420.70萬元。同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40062.90萬元,與含稅營收勾稽,有6357.79萬元未收到現金流入的含稅營業收入需要形成新增債權,即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為應收款項相應規模的增加,或預收款項相應的減少。
事實上,從資產負債表顯示和2017年年末的應收款項(包括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11616.83萬元與壞賬準備688.83萬元合計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的金額增加4604.46萬元來看,真實新增債權與理論增加值之間差了1753.33萬元。如果應收款項的增加金額沒問題,那么預收款項必然會減少相同的金額,使得預先收到的款項在本期實現了收入而減少賬面金額。
可奇怪的是,2017年年末的預收款項5757.96萬元和上一年年末的金額相比,只減少了235.57萬元,遠遠沒有達到上述測算出來的1753.33萬元減少額。這意味著,公司還有1517.76萬元的含稅營業收入既沒有收到現金,也沒有形成相應的經營性債權。
2018年1~6月的營業收入也有相同的問題。如果根據今年變化后的增值稅稅率16%對國內收入的銷項稅額進行估算(相對謹慎的估算),則今年上半年含稅營業收入有25912.37萬元,考慮到現金流量表已經有22937.04萬元現金流入記錄,則理論上還有2975.33萬元未獲得現金流入的含稅營業收入需要形成新增債權。
然而,2018年6月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及壞賬準備合計僅比期初增加1496.37萬元,而預收款項比期初僅減少了403.51萬元,一增一減,實際上經營性債權的新增金額只有1899.88萬元,與理論新增的2975.33萬元債權相比,還有1075.45萬元差異,即有1075.45萬元含稅營業收入未能獲得現金流和新增債權的支持,有虛增之嫌。這還是相對謹慎估算的結果,若考慮到2018年前幾個月的稅率仍然按17%計算,則這個差額會更加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用同樣的方法去分析2016年的營業收入及其相關數據,則沒有發現重大差異。
庫存商品變化與產銷結果“打架”
報告期內,超達裝備流動資產中占比最大的存貨也在不斷增加,從11877.10萬元增加到了17580.56萬元。存貨構成中以發出商品為主,分別達到8022.21萬元、9868.81萬元、10901.91萬元和9096.04萬元。
發出商品雖然仍是超達裝備的資產,但已經發出在外,對其控制程度弱化很多,容易產生毀損、丟失等風險,但對于如此大額的發出商品在招股書中并沒有披露比較合理的如何加強控制以防范風險的措施,不知管理層是否注意到其中的風險?!都t周刊》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包括發出商品在內的超達裝備的汽車內外飾模具、汽車檢具等四類產品的庫存情況與其自身的產銷情況是相互矛盾的。
例如,超達裝備2017年汽車內外飾模具的產量是2345套,銷量為2342套(如表3),產銷對比可知,這年的產量中剩下3套作為庫存商品(含發出商品,下同)留在了存貨之中,體現為庫存商品金額有相應金額的增加。根據招股書披露的2017年汽車內外飾模具的平均成本6.34萬元/套,可以測得留在存貨之中的3套產品將使得庫存商品增加19.02萬元。
用同樣的方法測算,2017年汽車檢具的產量比銷量多122套,而平均成本是每套3.20萬元,由此可知該類產品的庫存商品金額也增加了390.40萬元;汽車內飾自動化工裝設備和包裝材料模具及其他模具的庫存商品金額分別增加了239.04萬元和減少3.56萬元。
綜合起來,2017年超達裝備的四類產品庫存商品金額合計增加了644.90萬元??墒聦嵣辖Y果卻并非如此。招股書披露,2017年年末存貨之中有庫存商品2124.76萬元和發出商品10901.91萬元,兩項合計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的金額增加了1680.92萬元。顯然,這一金額和根據產銷情況測算出的金額相比,莫名其妙地多出了1036.02萬元。那么,這一千多萬元的商品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2016年和2018年1~6月。根據2016年的產銷情況,庫存商品應該增加1944.54萬元才對,但是招股書披露的數據卻增加了2728.26萬元,同樣莫名其妙地多出783.72萬元。而在2018年1~6月,公司也有321.22萬元的庫存商品金額與產銷情況相互矛盾。
報告期內,超達裝備連續出現較大金額的庫存商品與產銷情況相互矛盾的情況,是所披露的產銷情況不實,還是庫存商品金額不對?抑或發出商品管理有什么問題?對此疑點,招股書并沒有合理的內容披露。但不論如何,產銷結果與庫存之間的信息相互“打架”,反而印證了前文分析的公司營業收入的不準確性。
00:29 | 共話科創板 寄語新未來 |
00:24 | 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頭部影視公司尋... |
00:24 | 京東領投3家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 密... |
00:24 | 人形機器人企業頻攬大單 加速“解... |
00:24 | 行業景氣度提升 風電零部件上市公... |
00:24 | 下游訂單放量 多家汽車零部件公司... |
00:24 | 清涼經濟乘“熱”而上 家電上市公... |
00:24 | 上半年55家房企累計交付規模超50萬... |
00:24 | “十四五”期間民航業高質量發展成... |
00:24 | 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政策調整 部分... |
00:24 | 供需兩端支撐 鉑金價格年內漲超五... |
00:20 | 公募FOF選基策略揭曉 多元資產框架...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