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萬晨曦)
7月23日,2025“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活動在湖北省武漢市成功舉行。此次對接活動以“讓工業母機創新產品進入百行萬企”為永久主題,以“‘工業母機+’共促應用發展新生態”為年度主題。
在活動啟動儀式上,湖北省副省長程用文表示,工業母機作為生產機器的機器和“制造業的心臟”,其制造水平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整體裝備和工業水平的高低,成為當今世界科技競爭的關鍵領域,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安全大局。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工業母機重大專項,成立了工業母機投資基金,會同財政部、稅務局出臺增值稅加計抵減、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一系列政策。
活動中,七大高端工業母機新技術新產品首發,包括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世界首臺嵌入AI芯片和AI大模型的“華中10型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復雜曲面紋理激光刻蝕智能裝備”;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高端復合加工設備-CHX5240i”;科德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KMF120五軸聯動萬能銑車”;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五軸高速銑車復合加工中心JDMR800_MT”;通用技術集團機床工程研究院的“新一代高精度龍門五面體加工設備GMC-wsμ”;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BLT-S1300金屬增材制造設備”。
活動還專門設置了產融對接專場,圍繞“耐心資本”與特色融資模式展開深入探討,旨在推動工業母機行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在專場中,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發展部高級經理王亞罡解讀了科創板“1+6”新政,指出將進一步增強對工業母機等“硬科技”企業的包容性,優化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機制,為行業注入資本活力。
中咨資本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尹金龍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耐心資本”的持續投入。通過政策性資金、產業基金、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工具,可為工業母機企業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助力其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國家開發銀行產業與科創業務部副處長朱磊介紹了開發性金融在支持工業母機領域的實踐。2008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累計發放工業母機行業貸款超200億元,重點支持了秦川機床工具集團股份公司等企業的研發與產能建設。通過中長期貸款、研發專項貸款等產品,為企業提供期限靈活、利率優惠的融資服務,充分體現了“耐心資本”對行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工業母機標桿企業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在專場中表示,未來,公司將長期致力于工業母機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化應用,繼續發揮自身作用,推動產融合作,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此外,多家機構在產融對接專場中分享了特色融資方式的創新實踐,包括產業鏈融資模式、研發專項貸款以及投貸聯動協同。
產融對接專場為工業母機行業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臺,展現了耐心資本與特色融資在推動產業升級中的關鍵作用,參與方一致認為,未來需進一步強化政策、資本與企業的協同,共同助力中國工業母機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