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婷
7月23日,寧德時代H股股價盤中一度攀升至440港元/股,再創歷史新高。盡管其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尚未披露,但多家機構已釋放積極預期,對公司增長潛力看好。
近期,鋰電池行業半年度業績預告密集出爐。據Wind金融終端統計,截至7月23日,A股及港股市場已有29家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15家企業實現業績預增,2家企業實現扭虧為盈,頭部企業效益提升的行業特征愈發清晰。
頭部廠商效益領跑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動力及其他電池累計產量達697.3GWh,同比大幅增長60.4%;累計銷量659.0GWh,同比增長63.3%。其中,動力電池累計銷量485.5GWh,同比增長51.6%。
上半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前五位企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其中寧德時代以128.6GWh的裝機量穩居榜首,市場份額達43.05%。
據報道,高盛在最新報告中預測,寧德時代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將達1047億元,純利156億元。高盛分析認為,寧德時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支撐單位毛利擴張,同時其相對資本支出份額預計將從2024年的13%提升至2025年的24%,為未來市場份額增長奠定基礎。
中創新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創新航”)同樣表現亮眼。6月單月,其動力電池裝機量達4.39GWh,全球交付量突破5.5GWh。產業布局方面,中創新航高性能鋰電池項目于6月下旬在常州開工,公司董事長劉靜瑜表示,中創新航通過材料技術、結構技術、系統技術、制造技術、數智化技術等持續創新升級,以“硬科技”和“軟實力”的雙向賦能,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鋰電池行業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頭部企業憑借規模及技術優勢,市場份額與二線廠商間差距逐步拉大,市占率提升。
技術差異化布局顯成效
在行業競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的背景下,差異化技術布局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多家中游材料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實現業績增長。
深圳市科達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達7.5億元至8.2億元,同比增長15.73%至26.53%。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一方面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帶動動力電池裝機量提升,客戶對公司精密結構件訂單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公司通過深化降本增效舉措,運營效率與利潤水平同步提升。近日,公司表示在固態電池領域具備相關技術儲備,并與客戶建立合作關系。
受益快充產品布局的湖南中科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業績表現更為搶眼。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預計為2.32億元至3.01億元,同比大增235%至335%。公司稱,隨著鋰電負極材料產能釋放,疊加下游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快充車型及儲能市場需求爆發,產銷量同比大幅增長;同時降本增效措施推動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萬聯證券高端裝備行業分析師蔡梓林認為,目前鋰電池中游材料環節競爭激烈,仍處于持續磨底階段,在下游需求增長,產品價格逐步企穩趨勢下,負極材料及輔材環節有望率先實現盈利修復。中游材料環節低端競爭關鍵在于產品同質化以及供需不平衡,通過技術創新及國際化布局,可以實現行業競爭格局優化。技術創新方面,如當前固態電池、快充技術持續突破,有望帶動材料體系升級。
出海與降本雙線發力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累計出口達127.3GWh,累計同比增長56.8%。其中,動力電池累計出口為81.6GWh,占總出口量64.1%,累計同比增長26.5%。
具體看,頭部企業的全球化布局成效顯著。如中創新航在6月份全球交付量突破5.5GWh,其中出口占比大幅提升,達18.2%。
“企業通過拓展海外市場與深化降本措施,實現了盈利能力的穩步提升。”蔡梓林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海外市場競爭火熱。頭部廠商積極推動國際化,加速海外產能建設,海外市場拓展成為企業競爭主要方向之一,同時隨著全球市占率穩步提升,海外市場對企業貢獻業績增量成為盈利增長重要動能。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