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僖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的背景下,傳統能源企業如何突破技術迭代、資金投入與產業協同的多重瓶頸?金融資本又如何精準滴灌新興產業,破解“耐心資本”短缺難題?
7月9日,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資本”)與中國石油集團昆侖資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侖資本”)聯合舉辦“2025產投融協同發展活動”,針對上述問題,中油資本與昆侖資本交出了一份系統性答卷——通過構建“產業+投資+金融”一體化生態,為能源化工產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前,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產業版圖。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正加速向“油氣熱電氫”和“煉化生精材”綜合性能源與化工公司轉型。中油資本和昆侖資本作為中國石油集團金融業務上市公司和產業投資運營平臺,肩負著以融促產,孵化、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要使命。
此次活動期間,中油資本首席經濟學家王增業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能源行業龐大且行業科學性復雜,相對應其金融需求復雜、產業鏈條長,融資渠道、融資工具也比較多、比較復雜,單一金融工具難以支撐系統性轉型。
王增業認為,和傳統金融業相比,產業金融應更高效地發揮其資源整合、價值增值等功能,助力產業實現維護產業安全、驅動產業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的目標。而對于中國石油來說,王增業表示,其產業金融更應聚焦服務能源化工產業鏈生態圈。
對此,中油資本和昆侖資本以“產業需求”為核心,正持續加碼構建產投融一體化協同的生態。
活動期間,中油資本、昆侖資本董事長湯林表示,中油資本和昆侖資本立足油氣化工產業提質增效、節能降碳、綠色轉型的需要,通過資本聚鏈的方式,在中國石油與被投企業之間、被投企業相互之間、實體經濟與金融企業之間,架起融合發展的云梯,適時發布供需對接清單,定期組織產投融溝通活動,密切彼此業務合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著力構筑良性互動、相互成就的“中油生態竹林”。
在產業資源鏈接方面,中油資本和昆侖資本通過高效整合科研、產業、資本、金融資源,一體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推動資金、技術、市場、專家資源跨單位流動,構建全生命周期賦能體系,助力先進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
昆侖資本投資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通過“基金+直投”雙輪驅動的模式,重點投資布局了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高端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和未來能源、合成生物學等未來產業,為集團公司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第三增長曲線。該負責人說,公司還在探索基金投資推動產業發展新路徑,通過擇優篩選一批成熟項目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緊密圍繞主業,挖掘具有戰略性、協同價值的收并購機會。
湯林表示,中油資本將充分發揮銀行、保險、金租、信托、私募投資等金融牌照較為齊全和服務網絡遍及全國的優勢,持續豐富完善金融產品譜系,統籌運用股權、債權、保險、投行等各種金融工具,為產業單位和被投企業量身定制差異化、最具市場競爭力的“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用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助力能源化工產業向“新”出發,向“綠”成長。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