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蓉
7月22日,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由我國牽頭制定的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標準《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低壓直流系統及用例》近日正式發布。該標準是光伏直流領域的首個國際標準,為分布式光伏開發與新型配電系統建設奠定了基礎,為全球分布式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指南。
今年以來,多項我國主導或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取得積極進展,產業鏈企業積極參與其中。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北京智帆海岸營銷顧問有限責任公司首席顧問梁振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在光伏、電網、新能源汽車、通信、家電等領域,我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了更多的‘中國方案’,為全球產業貢獻了更多的‘中國智慧’。我國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有利于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為中國技術和產品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更有利條件。”
據悉,《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低壓直流系統及用例》聚焦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壓直流系統的典型場景與關鍵技術,系統梳理了全球范圍內相關典型工程案例,總結了光伏直流接口裝備的技術演化規則,明確了低壓直流系統在系統控制、故障響應及穩定運行等方面的技術指標要求。
這項國際標準由上海交通大學和華能江蘇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牽頭,與來自德國、美國等14個國家的專家組成工作組,歷經4年協同合作,共同完成了標準的編制工作。
我國是全球光伏制造和裝機應用的第一大國,技術水平、產業規模均全球領先。在光伏領域,我國研究院和頭部企業積極為國際標準的制定貢獻力量。
就在不久前,由中國提出的IEC國際標準提案《光伏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第1部分:光伏組件》正式立項。這是全球光伏領域首個聚焦碳足跡核算的國際標準。這項國際標準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及專家共同參與策劃。中國專家作為項目組召集人,將組織美國、德國、希臘、尼日利亞等國專家推動該標準研制。
在制冷壓縮機領域,也實現了國際標準“中國造”。今年6月份,由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電器”)聯合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和清華大學主導制定的兩項制冷壓縮機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標準《容積式制冷壓縮機性能評價》與《離心式制冷壓縮機性能評價》正式發布。
這兩項國際標準成為ISO制冷壓縮機領域20年來首次成功立項并發布的標準提案。“兩項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將為世界所有制造壓縮機的企業提供新標準。”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
近年來,我國企業越來越重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并在制定國際標準的過程中積極把握主導權。例如,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深圳金信諾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信諾”)累計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并已發布的IEC標準共有25項。金信諾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伍婧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金信諾高度重視標準制定的國際‘話語權’,從自主創新到標準立起,從產品‘出海’到生態賦能,公司正積極從‘跟隨者’向‘定義者’轉型。”
記者了解到,為了實現從技術到專利再到標準的成功轉化,各行業頭部企業打造了強有力的人才隊伍。以格力電器為例,截至今年6月份,格力共有近1000名標準技術專家,在ISO和IEC等國際標準組織中擔任了37個專家職位,牽頭或參與制定國內外標準超900項。
“我國企業積極牽頭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正從‘標準跟隨者’向‘標準制定者’轉變,但要在全球標準競爭中取得更大主導權,還需長期努力。下一步,可從提升標委會建設水平、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標準轉化、加強標準研制和宣傳推廣、鼓勵企業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提升。”眾和昆侖(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喜表示。